週一 週二 週三 週四 週五 週六 週日
 123456
78910111213
14151617181920
21222324252627
28293031  

《光傳媒》統計|疫後旅遊業復甦 香港跑輸日韓星馬泰 遊客較5年前跌37%

香港疫後經濟復甦步伐不似預期,零售商舖叫苦,遊客人數也大不如前。《光傳媒》統計亞洲熱門旅遊地區,比較疫情前和今年上半年的遊客人數,發現區內只有日本的遊客數量較5年前上升,其餘均錄得不同程度跌幅。其中香港遊客數量跌幅達到37%,跑輸區內多個競爭對手。

根據香港旅遊發展局和政府統計處數據,截至今年7月,香港今年總旅客人數為2,507萬人次,較5年前,即2019年首7個月的4,007萬人次,大幅減少近1,500萬,跌幅為37%。當中,不過夜旅客人數較過夜旅客跌幅更為明顯,大跌45%。

香港旅客人次

2019年1至7月2024年1至7月變化
總旅客人次40,068,82525,072,865-37.4%
過夜旅客17,298,38712,545,349-27.5%
不過夜旅客22,770,43812,527,516-45.0%
資料來源:香港旅遊發展局

減少旅客 八成原本來自中國

比較訪港旅客來源地,佔最多的中國旅客,由2019年首7個月的3,173萬人次,跌至今年同期的1,928萬,即5年間大跌1,245萬人次,跌幅達39.2%。換言之,香港在5年間減少的1,500萬旅客人次,當中83%是原本來自中國的旅客。

此外,來自日本、韓國和英國的訪港旅客人次,亦錄得42.6至60.3%的跌幅。港府近年積極拓展的中東市場,旅客人次亦下跌51.3%。至於減幅較小的訪港旅客來源地,分別為泰國(-11.3%)、加拿大(-16.3%)、新加坡(-16.9%)和俄羅斯(-19%)。

《光傳媒》統計香港鄰近地區的旅客人數,發現今年首7個月,只有日本的旅客人數較5年前上升,升幅約7%。南韓、泰國、新加坡和馬來西亞分別錄得7至12%的跌幅。區內跌幅最大是台灣,旅客人次由約697萬,跌至435萬,跌幅達38%,較香港的37%,還要多一個百分點。

各地區旅客人次

2019年1至7月2024年1至7月變化
日本19,624,80321,069,8807%
南韓^9,766,0239,089,303-7%
泰國*^19,767,00017,499,000-11%
新加坡11,130,0009,780,000-12%
馬來西亞*13,360,00011,810,000-12%
台灣6,966,0244,352,775-38%
資料來源:新加坡旅遊局、日本觀光局、台灣觀光署、馬來西亞旅遊促進局及^網上統計平台
*僅為1至6月數據

赴台中國遊客大減近九成

值得留意的是,台灣和香港情況相似,遊客人數跌幅明顯,都與中國旅客大幅減少有關。根據台灣交通部觀光署數據,今年首7個月,約有22.4萬人次中國旅客訪台,較2019年同期的近200萬,大幅減少88.8%。換言之,台灣旅客在5年間減少262萬人次,當中76%是原本來自中國的旅客。

部分地區訪台灣旅客人次

2019年1至7月2024年1至7月變化
中國1,999,453224,103-88.8%
日本1,124,768683,526-39.2%
香港及澳門989,812734,153-25.8%
美國344,614372,5898.1%
資料來源:台灣觀光署

外國公民入境中國跌5.8%

至於中國方面,根據國家移民管理局資料,2019年上半年,全國各口岸共有1,554萬人次的外國公民(不包括香港、澳門及台灣)入境;今年上半年,有1,464萬人次的外國公民入境,跌幅為5.8%。

另外,根據中國文化和旅遊部資料,在2023年入境遊客8,203萬人次,其中外國公民1,378萬人次、港澳台居民6,824萬人次。

「盛事」成果不彰 比「躺平」更失敗

港府最近不斷提倡「盛事經濟」、「無處不旅遊」,然而,旅客人數遠遠未回到疫情前水平。香港大學經管學院講師阮穎嫻早前在《明報》撰文,指香港旅遊業有大量盛事輸出,但旅客總消費「成果不彰」,直言「比『躺平』更失敗,因浪費了氣力」。她建議政府重新評估「盛事」策略,提升活動質素和改變商業模式,並集中資源在最具吸引力的活動上。

相關文章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