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一 週二 週三 週四 週五 週六 週日
 12
3456789
10111213141516
17181920212223
24252627282930

垃圾徵費試驗報告 總結「不少居民認為擾民」有清潔工稱實施徵費後轉行

環境及生態局向立法會提交垃圾徵費「先行先試」計劃報告,商場、政府大樓、院舍指定袋使用率平均達70至100%;但公房及私樓使用率只有20至56%,更隨着時間逐步下降;「三無」大廈僅得20%。報告在「整體觀察」一欄稱,「不少居民反映認為垃圾收費擾民」。更有清潔工表示,垃圾徵費一旦實施,將不會再從事清潔行業。

港府早前在14個處所推行兩個月的垃圾徵費「先行先試」計劃,向所有試點提供免費指定袋和標籤。計劃報告指,政府大樓和院舍指定袋使用率達100%,前者減少1成垃圾,後者減少1至2成垃圾。而食肆的使用率達80至100%,個別試點減廢約10%,其餘則相若。商場指定袋使用率平均達70%,但垃圾量仍是相若。

而住宅的指定袋使用率大幅下降,公屋及私樓僅得20至56%,三無大廈只有20%,使用率更隨着時間逐步下降。住戶反映應先增加或加強回收配套,特別是廚餘回收桶,又認為政府指引和指示不夠清晰,大型垃圾難處理、收集點不足。

公屋、私樓和「三無」大廈指定袋使用計較差。 相片:立法會文件截圖

4成半居民稱難遵從垃圾徵費

報告總結,不少居民反映認為垃圾徵費擾民,亦有人表示徵費太貴,負擔很重,擔心法例生效後會增加四處亂抛垃圾的情況,尤其在缺乏物管的「三無」大廈附近和舊區,會產生市容衞生問題。

約4成半居民表示,遵從實行垃圾徵費困難及十分困難,約4成表示一般,約1成半表示容易或十分容易。約6成居民表示需要及非常需要更多時間改變生活習慣,或熟習垃圾徵費的執行細節,2成居民表示無所謂。

報告亦訪問13名住宅的清潔員工,大部分表示實行垃圾徵費有難度及很困難,要用多一倍時間處理日常工序,當中2人更表示,實施徵費後不再從事清潔行業。有清潔員工指,他們大多住在工作地點附近甚至同一屋苑,即使實施徵費後,亦不會舉報住戶的違規行為,擔心引起衝突。

私樓預警加管理費15至20%

報告引述公屋管理公司及清潔承辦商指,因為垃圾徵費需要增加約15至30%人手。建議政府提供津貼和補貼。私樓管理公司及清潔承辦商均表示,會因垃圾徵費增加約5至10%人手,從而加管理費約15至20%。

院舍亦指,需要增聘人手約5至30%及增加營運成本,會增加約5至20%服務收費;商場管理公司亦表示會因垃圾徵費增加管理費,但未能估算增加的比率。四間參加試驗計劃的食肆負責人均表示,垃圾徵費會增加營運成本,其中一間稱會因此加價少於5%。

綠色和平批港府政策落實前才急忙補漏拾遺

《明報》今(24日)刊登綠色和平項目主任譚穎琳投稿,她稱2018及2021年皆有民調顯示逾7成市民支持垃圾徵費政策。但政策臨門一腳推行之際,宣傳失焦、準備不足、官員失言、回收配套不足,民意逆轉成近7成市民反對8月1日如期推行,甚至被認為「everything is wrong」。

她指出,當局在政策落實死線前才急忙補漏拾遺,增加廚餘回收量及智能廚餘機,質疑「是否浪費了立法後逾兩年的準備期?」譚穎琳認為香港欠缺減廢選擇、配套及誘因,減廢甚至惹來反彈,正正是香港的困局,強調推動生產者責任制必不可少。

綠色和平呼籲港府痛定思痛,最低限度由各政府部門帶頭今年8月1日率先落實垃圾徵費,半年後公開減廢和回收數據。同時,積極改革垃圾管理問題,包括規劃以人為本的垃圾站,保障清潔工權益。

相關文章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