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人權報告2024|國安體制持續鞏固打壓港人自由 趨「隱性鎮壓」難引國際關注

香港人權資訊中心今(28日)發表《香港人權報告2024》,報告指出本港在國安體制持續鞏固下,香港的人權和自由狀況持續惡化。港府透過法律、行政、科技和文化等多種手段,建立出制度性打壓架構,更有跨境擴展趨勢。中心發言人指,報告旨在讓香港人權的惡化有據可查、有跡可尋,「我們不願人權倒退在黑暗中悄然發生,而不被記錄、不被追究」。

45頁的報告檢視港人近年面對的審查和白色恐怖。報告指雖然表面上合法,但當局以行政手段進行選擇性執法,打壓新聞自由和民間活動,例如稅務審查、場地及發牌規管等,毋須用明顯的武力或逮補。這種「隱性鎮壓」不易引起國際社會即時反應,卻有效令政府對目標群體進行騷擾及施壓,更為整個社會帶來寒蟬效應。

污名化和高調拘捕提司法覆核人士 被質疑「報復性執法」

報告指出,香港人權狀況現有六大趨勢。第一,國安體制進一步擴權,港府去年通過《維護國家安全條例》,大幅擴展國安機關的權力。《條例》賦予行政長官隨時簽發具法律效力的國安證明書的權力,並明文規定國安委的決定須被遵守及不受司法覆核,進一步使行政權力凌駕司法,侵蝕公平審訊與法治原則。

第二,司法獨立與法律援助受壓,在國安案件中,法院的角色持續被削弱。律師受到審查、法律援助申請審批率下降,港人透過眾籌支持司法挑戰的空間遭受打壓,公民訴諸司法的門檻更不斷提高。而且,對提起公益訴訟的公民社會人士的污名化與高調拘捕,亦製造寒蟬效應。

報告列舉兩個例子,包括2023年「長洲覆核王」郭卓堅對區議會選舉提司法覆核,卻在去年6月被捕,被指控於2013至2022年騙取公屋、綜緩及法緩等,時機的巧合引起外界對「報復性執法」的質疑。

另外,社工謝世傑早前申請司法覆核,要求推翻環保署批准新田科技城環評報告的決定,被親建制媒體大肆抨擊,今年1月,謝因涉嫌詐騙社會福利署長者生活津貼,及房屋署的公屋租住相關申請被捕。報告指出,事件進一步強化外界認為參與公共利益訴訟可能招致異常法律打壓的印象。而當局對上述兩宗案件至今尚未就相關指控提出檢控。

網上政治表達被監控 作為檢控證據 以科技執法壓制言論自由

第三,有關監控升級與跨境打壓擴展,報告指港府擴建全港閉路電視網絡,研究應用人工智能與人臉識別技術。此外,針對網上言論的煽動罪檢控增加,自2020年起已有41人宗檢控紀錄,其中29宗涉及網上言論。而在去年四宗《維護國家安全條例》有關煽動罪檢控中,有兩宗直接跟社交媒體帖文有關。涉案帖文包括「光復香港,時代革命」、「打倒共產黨」以及支持台灣獨立的言論。

報告表示這些案件及其嚴厲的刑罰反映,即使沒有涉及暴力煽動,網上政治表達成為被監控及檢控的主要對象,突顯港府利用數碼監控及科技執法來壓制言論自由、打壓網上政治異議的擴張趨勢。

報告亦揭示,跨境情報滲透行動已擴展至海外港人社群,旨在阻止海外港人針對中國及香港作出批評及倡議。跨境打壓的威脅愈來愈普遍及有全球化的趨勢。

不動聲色 極具破壞性的行政打壓

第四,行政打壓與「法律戰」成為常態。當局透過稅務審查、發牌限制、場地封鎖等方式,選擇性壓制記者、公民團體、藝術團體及社區組織,形成一套不動聲色但極具破壞性的行政打壓模式。雖形式上「合法」,實質上構成政治干預,削弱新聞自由、公民參與與結社自由。

第五,報告指出,本港的和平集會消失,公民參與進一步瓦解。香港已連續四年無大型示威,包括五一遊行、六四悼念及七一遊行。儘管警方聲稱自2022年起未有正式拒絕任何遊行申請,報告揭示,警方實際上透過非正式渠道、預防性審查與人身風險壓力達到「無聲禁令」的效果,令申請人知難而退。另外,直至2024年3月,逾7,300名於2019年反修例運動中被捕者仍未有定案,面對長期檢控懸置與高刑期風險,情況殘酷且違反正當程序。

第六,報告續指本港文化與教育自由受限,愛國教育滲透校園。政府以國安為由強化對文化與教育的審查,取消演出、下架圖書、排斥具批判意識的藝術創作。今年4月15日「國家安全教育日」重視灌輸式宣傳,當局配合課程設計與教師、學生監控制度,令人憂慮學術自由與思想多元遭到全面滲透與扼殺。

報告舉例2023年嶺南大學及香港中文大學校董會改革,顯示削減學生代表比例及集中決策權力的傾向。去年又提出修訂《香港城市大學條例》法案,旨在取消學生會領袖自動獲得校董會席位的安排,法案審議期間,有立法會議員表示,任何學生代表必須展現對中國和香港的愛國情懷。

針對中學教育,教育局去年發布「公民、經濟與社會」科課程指引,將愛國教育及「習近平思想」納入中三課程,加強意識形態教育,當局更向全港中小學派發《習近平談中國式現代化》,並安排教育局長主持讀書分享會,進一步強化意識形態灌輸。

發言人:希望這份報告不只是觀察 更是行動起點

香港人權資訊中心發言人表示,製作此報告是希望讓香港人權的惡化有據可查、有跡可尋,「我們不願人權倒退在黑暗中悄然發生,而不被記錄、不被追究」。發言人又指,「即使在壓迫之下,香港人仍展現驚人的創意與韌力,無論在本地還是海外繼續發聲、記錄與組織。我們希望這份報告不只是觀察,更是一份行動的起點」。

報告提出26項建議,包括呼籲國際社會制定對港人權政策,支援公民社會與海外港人;聯合國應加強對香港的獨立監察與追責機制。報告又建議跨國企業進行人權盡職審查,識別及應對實際或潛在涉及的人權侵害行為,拒絕配合政治審查與監控要求。

中心呼籲立即廢除《國家安全法》及《維護國家安全條例》,因其與國際人權標準不相容,並對港人的基本自由權利進行廣泛打壓;立即無條件釋放政治犯、終止對司法獨立的干預、終止一切形式的跨境鎮壓等。

相關文章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