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1萬宗人才計劃獲批 4萬未成年受養人獲批讀津校 蔡俊威:教育制度或進一步被改變,甚至被破壞
港府積極「搶人才」,特首李家超日前表示,今年已有11萬宗各類人才計劃申請獲批。《明報》今(13日)報道,各類輸入人才計劃下,已有超過4萬名未成年受養人獲批准在港入讀津貼學校。地緣政治及香港研究學者蔡俊威向《光傳媒》表示,港府為了「搶人才」已到「盲搶」地步,預言香港的教育制度或為遷就中國學生而進一步被改變,甚至被破壞;有教育工作者亦認為,由於難以掌握實際來港學童數目,將增加教育界的不確定性。
特首李家超上周出席「高才通人才服務協會創立典禮」時表示,今年首10個月,各項輸入人才計劃共收到逾18萬宗申請,當中逾11萬宗獲批。其中,「高才通計劃」共收到約5.5萬宗申請,逾4.3萬宗獲批。李家超又指,7萬名人才已經到港,較其原來訂下每年3.5萬名人才到港「超目標一倍」,成績令人鼓舞。
隨人才計劃到港的,還包括其受養人。《明報》今(13日)引述香港入境處資料,截至今年9月,各類輸入人才計劃下,已發出近7萬張受養人簽證或進入許可,當中4萬人是18歲以下的未婚子女,他們均獲准入讀公營學校。其中,近2.2萬名未年受養人,是來自去年底推出的「高端人才通行證計劃」。
報道引述津貼中學議會主席李伊瑩表示,未有統計循各類人才計劃受養人身份來港入讀津貼學校的人數,但透露不少學校均反映本學年有更多「高才通」子女申請入學,更指「不止集中某一地區、不止集中在某一類學校」。李伊瑩期望能解決香港學校的收生問題,並為香港吸納人才。
另外,根據教聯會及香港高才通人才服務協會今年9月進行調查,發現有75.8%的非本地人才表示,會選擇讓自己的子女來港就讀中小學。當中約四成屬意讓子女接受香港政府資助的中小學免費教育;近三成選擇直資學校;兩成選擇私校或國際學校。
翻查22至23學年教育局的《學生人數統計報告書》,本港包括公私營幼稚園、小學及中學共有約80萬名的學生。假設獲批4萬名未成年受養人全部到港升學,將可能令全港學生人數增加5%。
蔡俊威:「搶人才」已到「盲搶」、「濫搶」
地緣政治及香港研究學者蔡俊威向《光傳媒》表示,大批潛在學生到港就學,可預視中國學生佔香港教育資源比例將會繼續提高,繼大學放寬招收中國學生為主的非本地生後,中、小學校亦向相同方向發展,可能造成公共資源分配不公。
蔡俊威形容,港府為了「搶人才」已到「盲搶」、「濫搶」地步,以港府立場和「做生意」角度,當然歡迎這批學生來紓緩「殺校」壓力,但香港既有的教育制度,或為遷就中國學生而進一步被改變,甚至被破壞。他以教師必須到中國實習及接受國安教育為例,指香港師資培訓逐漸跟隨中國標準,預言香港教育體制將繼續與中國接軌,並消滅本土教育和文化。
蔡俊威又強調,中國學生本來嚮往香港自由的學風,才選擇到港升學。「若香港自甘墮落,自降身價,人家不會買帳」。
教育工作者:難掌實際來港學童數 增不確定性
另外,有教育工作者向《光傳媒》表示,大批未成年受養人獲准在港入讀,將為香港教育界帶來不確定性,「因為連政府可能也不掌握可能到港就學的具體人數,未成年受養人申請獲批,但實際會否到港,這是問號」。
他又指,自《國安法》實施以來,教育界面對本地學生和老師流失,外來人口或能解決「生源」問題,但他強調「教育不是生意,是關乎一個學生的成長」。突然有大批學生來港,新來港的學生或會出現適應,以及與本地學生融合的問題,「學校是否有足夠資源去支援他們的成長和學習適應呢?」
《光傳媒》正就今年已來港的未成年受養人具體人數,向入境處查詢;另外,亦就大批未成年受養人入讀香港津校,對香港教育資源分配的影響,向教育局查詢,正等候兩部門回覆。
相關文章
- 港聞《南早》:大學非本地生學額擬增一倍|學者憂側重中國學生2023-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