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一 週二 週三 週四 週五 週六 週日
1234567
891011121314
15161718192021
22232425262728
2930  

美國政治學家裴敏欣:港官為表忠過度執行政策 政黨領袖自製假想敵

《彭博》昨(28日)刊登美國政治學家裴敏欣投稿,他觀察到香港採納中國兩個政治特徵,包括下級官員過度熱烈執行政策,擔心溫和務實會被視為對中共不忠;而政黨領袖容易政治偏執,對假想敵人採取代價高昂的措施。他提醒:「香港領導人愈是模仿中國領導人,肯定愈會引起外國企業的質疑。」。

裴敏欣在《彭博》發表題為「香港正以多種方式融入中國」(Hong Kong Is Becoming China in More Ways Than One)的專欄文章。他指外國企業有充分的理由擔心23條,一些人擔心法例將「國家機密」定義為「香港和中國政府相關的社會、經濟和技術資訊」,令高層和金融專業人士可能因為工作被控從事間諜活動。

港府火速推23條  過度熱情向政權表忠

他又觀察到,香港採取中國一黨專政的兩個政治特徵,第一是下級官員過分執行的傾向(a tendency toward excess among lower-level officials)。他解釋,中國地方政府官員過於熱烈地執行政策,擔心做事溫和務實,會讓他們被指控對共產黨不忠誠,或是成為意識形態異端(ideological heresy)。

裴敏欣分析,這些官員往往過度解讀最高領導人的意圖,過度熱心執行政策,最終為人們帶來不必要的痛苦。他舉例1959年至1961年之間的大躍進導致飢荒,當時官員為了向毛澤東表忠,誇大地方的糧食產量。他們為了滿足更高的生產指標,而搶奪農民糧食,最終導致超過3,000萬人死亡。

他留意到,港府推行23條也反映類似的熱情,形容港府幾乎沒有時間在立法機關內進行適當的公眾諮詢和詳細的辯論,也沒有足夠的時間向選民解釋,證明立法的合理性,更遑論向國際解釋了。

不過,特首李家超今月初提出23條立法時稱,為期一個月的諮詢獲98.6%意見支持23條立法。其後他稱立法會用12天審議,表現出條例的急切性,強調不同國家或者地區針對國安風險都是很急切地通過法例。上週六23條刊憲生效,李家超就形容是「香港的歷史時刻」,之後會全神貫注發展經濟。

港府仿效北京  政治偏執對付假想敵

裴敏欣指,香港似乎從北京學到的第二個特質是政治偏執(political paranoia),政黨領袖看到的威脅,比實際存在的更多(seeing more threats than actually exist),容易對假想敵採取代價高昂的措施,樹敵過多之餘,更扼殺對正常社會至關重要的公民自由,並對維護政權安全無補於事。

他預計除非中國政權發生重大變化,外國企業很快發現,若他們不能指望在香港得到更有力的保護,免受政府專橫行為影響,繼續在成本高昂的香港運作沒甚麼經濟意義,把香港業務轉移到深圳或上海等中國城市或會更好。

裴敏欣提醒:「香港領導人愈是模仿中國領導人,肯定愈會引起外國企業的質疑。」(The more the city’s leaders appear to be emulating their mainland counterparts, the more doubts they are guaranteed to raise),港府若認為23條能緩解外國企業的擔憂,很可能會失望而歸。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上週日在電台節目時表示,外國商界關心23條立法很正常,但形容是「疑慮」並不適切,認為外界對香港有錯誤印象,會繼續邀外商來港了解情況。

裴敏欣現為美國克萊蒙特麥肯納學院政府學教授,長期研究中國政治經濟,最近出版書籍《哨兵國家:監視與中國獨裁政權的生存》(The Sentinel State: Surveillance and the Survival of Dictatorship in China),揭露中國利用上千萬的線人(informer)或間諜,建立「勞動密集型」的人力監控網路。手段包括在機場、火車站等地監視,或建立長期監視黑名單,估計名單內有390萬至770萬人。

相關文章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