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雕塑公園(Liberty Sculpture Park)以爭取民主自由、反對暴政為主題,創辦人之一、華人雕塑藝術家陳維明接受台灣香港協會理事長桑普訪問表示:「六四的發生顛覆我的人生」,過去35年以來,他的雕塑作品一直緊繫民主和自由,更在2017年於美國加州創辦了自由雕塑公園。
公園內展示着陳維明的雕塑,包括64大屠殺紀念碑、仿製天安門廣場上被推倒的民主女神像、天安門大屠殺浮雕、「牢籠中的劉曉波」。而矗立在香港中文大學逾11年的民主女神像,正正出自陳維明之手,該像於2021年12月平安夜遭校方移走。
陳維明也曾為香港民主運動創作雕塑,包括「連儂牆」、「光復香港、時代革命」大型群雕、「司徒華先生最後的日子」等。
六四改變人生軌跡
80年代,陳維明在中國杭州從事雕塑創作,他指出當時思想相對開放。他渴望到海外去,實地看看西方的藝術作品和自由制度,發出過百份履歷後,他最終到了紐西蘭。
「六四發生顛覆我的人生軌跡和認知」,儘管1989年春夏之交,他人在紐西蘭,仍非常關注六四事件:「一個政府開着坦克輾人,用機關槍掃射和平抗議的學生,簡直不可思議」。他說,即使是德國納粹領袖希特拉,戰爭中也不會如此對待平民。
陳維明記得,六四事件天安門廣場四君子之一侯德建曾經說過,他看到天安門「沒死一個人」,這是候的主觀視角。候德建覺得在漆黑中看不到死亡,「但我看到,到處都是死人,到處都是鮮血,這震撼了我」。
「我們(藝術家)在中國好像很自由,可以賺錢、出名,但在一個沒有自由、民主的社會,它瞬間就可以讓你去死、讓你進監獄」。他頓覺原來自己創作的雕塑很虛偽和表面,認為雕塑應更重視人的心靈,於是他決定以雕塑藝術拷問人權和民主自由。
作品「大逃港」紀念逃避中共港人 象徵近年「逃港潮」
陳維明曾三次赴敘利亞參加內戰,卻對做雕塑念念不忘,輾轉到了美國。2016年,他經朋友的幫助,成功在加州洛杉磯找到地方,翌年成立自由雕塑公園。他表示,公園成立初期資金不足,全賴義工的協助。
陳維明在去年製作「大逃港」紀念碑,紀念1950至70年代,為逃避中共政權而奔往香港,卻不幸罹難的人們;同時也象徵《國安法》實施後,在香港掀起的「逃港潮」。製作此作品時,他不慎受傷,腿部縫了23針,讓他想起為了追求民主運動而流血犧牲的人,「我想我跟他們一樣,付出鮮血的代價」。
但他不認為自己做的事情是辛苦的,「人的生命其實很脆弱的。在有限的生命能發揮一定的能量,並對社會有益,對我來說最為幸運」。公園開始廣為人知,他覺得這個幸福能一直持續,並不會隨時間淡化。
桑普問陳維明,覺得有生之年能夠看到中國推翻專制,獲得民主和自由嗎?陳維明表示,當然最希望中共垮台,建立民主憲政,但成立雕塑公園的他,認為自己更有責任承擔追求民主的歷史。公園擺放的雕塑,就是要讓人們知道這段歷史曾經發生。
相關文章
- 港聞高志活斥保安局沒收國殤之柱「荒謬」 願到港出庭作證 國安處:調查取證合法合情合理2023-05-11
- 國際劉曉波逝世6年 紀錄片紐約上映2023-07-13
- 國際「國殤之柱」創作者高志活訪台參與交流會:中共終有倒台一天 有需要可到港作證2023-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