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一 週二 週三 週四 週五 週六 週日
 12345
6789101112
13141516171819
20212223242526
2728293031  

航空業輸入外勞 本地工收入急跌 勞資政府各說各話

港府早前推出多個輸入外勞計劃,其中航空業輸入勞工計劃配額上限6,300個,儘管當局未批出所有配額,但本地勞工收入已受影響。根據工會調查,月入2.1至3萬元的工人數目大減,25%受訪者每月更減少逾5,000元。不過,《星島日報》專欄「大棋盤」今(13日)引述航運交通界議員易志明指,工人數目應未達疫情前水平,建議增加外勞配額。

港府去年先後推出多個外勞計劃,包括擴大「補充勞工優化計劃」,並為特別行業,如建造業、航空業,及小巴司機和院舍護理員等輸入外勞。其中,去年7月推出的「航空業輸入勞工計劃」配額上限6,300個,《星島日報》專欄「大棋盤」今引述運輸局指,兩輪申請已批出約5,800個配額。其中第一輪約1,700名輸入勞工已抵港;第二輪的80名勞工亦已開工。換言之,航空業已有約1,800名外勞工作。

加班減少 四分一人月入減逾$5,000

「機場空運員工協會」上月公布的「從業員生計狀況調查」發現,自去年底首批外勞抵港後,本地工人收入大減。調查在今年5月進行,要求受訪者對比當時與去年10月、即外勞抵港前的收入,結果發現每月收入2.1萬元至3萬元的受訪者,由51.6%跌至19.1%,大跌32.5個百分點。每月收入1.5萬元至2.1萬元的受訪者,則由34.1%升至57.1%。

當中約七成受訪者表示,收入減少主因是加班時數減少。其中25.4%受訪者指,今年2至4月的「每月平均加班收入」,較去年10月或之前減少5000元或以上。此外,77.6%受訪者認為,輸入外勞後,曾聽聞機場營辦商降低招聘本地勞工意欲;亦有四成人認為其公司現時減少了招聘本地員工。

不少工種底薪低 依靠高加班費

不過,政府和立法會議員卻有不同解讀。《星島》的專欄引述勞工界議員周小松指,曾向政府及機管局反映輸入外勞對本地員工的影響。周指機管局代表聲稱,疫情前機場各工種僱員共約7萬人,疫情時下降至約5萬人。目前機場客流量僅恢復八成,但各營辦商、僱主在短期內已增聘約1萬人,認為本地工人受影響是僱主「一下子請得太急」,與輸入外勞無關。

周小松又解釋,由於飛機升降時間不固定,加上機場24小時運作,不少營辦商的聘僱採取「低底薪、高加班費」模式,令人手調動更靈活和減省成本。不過,當人手充足、員工毋須加班時,底薪低、通勤長的機場工作就不再具吸引力。

易志明:恆常加班容易失誤

文章引述航運交通界議員易志明認為,復常後香港機場缺2萬名工人,即使輸入全部配額的6,300個,仍未恢復疫情前7萬人的水平。加上三跑即將啟用,建議再增加外勞配額。他又認為,恆常加班容易導致失誤甚至工傷,認為加班情況不應長期存在。
翻查資料,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孫玉菡在5月曾回覆立法會,指兩輪航空業輸入勞工計劃申請中,當局分別批出2,841個和2,982個配額。當時首批的1,450人已抵港,最多外勞從事工種依次為機坪服務員、機艙工作員、地勤人員和牽引車司機。

相關文章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