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一 週二 週三 週四 週五 週六 週日
 1
2345678
9101112131415
16171819202122
23242526272829
3031  

僱員「非因意外或職業病死亡」四年升兩成 孫玉菡:同佢個人生活習慣、健康情況有關勞權團體:「過勞死」國際早有定義

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孫玉菡今日(5日)在立法會大會表示,僱員在工作期間「非因意外或職業病死亡」的個案,由2018年的131宗升至2022年的160宗,升幅達兩成,較多是來自保安及建造業的工人,當中大部分因心臟及腦血管疾病病發而死亡。孫玉菡多次強調,沒有證據顯示工作環境或工時過長導致僱員死亡的唯一原因,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亦可能導致僱員患上心腦血管疾病,「好多時候真的和他的個人生活習慣、健康情況有關係」。

孫玉菡指,「工作過勞」並非一個醫學診斷,國際社會以至國際勞工組織也沒有就「工作過勞」而導致在工作期間死亡制訂定義或指引。

香港勞權監察總幹事蒙兆達批評孫玉菡「唔知無知定扮矇」,指世界衛生組織和國際勞工組織曾於2021年聯合發表報告指出,全世界有74.5萬人因長工時導致的中風和心臟病死亡,每週工作超過55小時以上者比工時介於35-40小時者有更高風險患上相關疾病。

《光傳媒》翻查資料,世界衛生組織早在2019年便將「過勞」(burn-out)列入《國際疾病分類》之中,並歸類為「職業現象」(Occupational Phenomenon)。

孫玉菡表示,勞工處在2017年曾委託職業安全健康局,就其中200宗向勞工處呈報在工作期間因心腦血管疾病導致的死亡個案進行研究,當中有四成個案來自保安及建造業,結果顯示除工作因素外,個人病史、高齡、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等個人風險因素也有機會導致僱員心腦血管病亡,「在解剖的資料看到,好多時候見到他的血管已經塞得很厲害」,沒有單一因素造成僱員死亡。

他表示,政府自去年已特別就物管及建造業僱員推出「護心計劃」,透過邀請機構簽署職場約章,提供健康生活資訊,舉辦健康風險評估和健康管理班等不同推廣活動,提高這兩個行業的僱員對患上心腦血管病風險的認知,並鼓勵和協助他們作出適當預防。

多名議員批評港人工時過長,導致患上心腦血管疾病的機會增加,並要求政府盡快立法規管標準工時。然而,孫玉菡則指標準工時立法有其複雜及高度爭議性,社會各界亦對立法有明顯分歧,因此目前政府透過由僱員組織、僱主組織及政府代表組成的「三方小組」,為其中11個行業制訂工時指引。孫玉菡又指,職安局於2017年的研究中,顯示部分死亡個案並非長工時,因此難以斷定長工時必然導致病發率增加。

《光傳媒》翻查資料,「三方小組」由前任特首林鄭月娥在2018年5月成立,目的是為包括物業管理、飲食業、零售業等訂定「工時指引」。政府原本計劃在今年檢討工時指引成效,但至2020年5月向立法會報告時,則指受反修例運動及疫情影響而延遲推出指引,截至目前為止,「三方小組」仍未為該11個行業制訂出「工時指引」。蒙兆達批評政府一直逃避、拖延立法標準工時,變相對長工時僱員「慢性謀殺」,不斷製造受害者及家庭悲劇。

相關文章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