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公經社科指引出爐 課程目標培養國民身分認同 支援教材題目要求學生列舉危害國家安全行為
教育局將於下月在全港初中推行「公民、經濟與社會科」(下稱公經社科),取代生活與社會科。課程指引昨(31日)出爐,126頁內容反覆強調課程是為了培養國民身分認同、鼓勵學生為國家社會作出貢獻、加強國家歸屬感。而教育局提供的教材中,有題目要求學生列舉危害國家安全行為。
《中華人民共和國愛國主義教育法》今年起於中國實施。教育局昨發布長達126頁的公經社科課程指引,將現有的29個單元重組為12個單元,涵蓋3個必修範疇,分別為「個人與群性發展」、「資源與經濟活動」和「社會體系與公民精神」。
課程強調培養國民身分認同 助學生了解《國安法》對維護國安重要性
教育局指引首增「愛國主義教育」字眼,課程宗旨包括培養國民身分認同,為國家社會作出貢獻、加強對國家的歸屬感等。指引同步修訂學習目標,除了協助學生明白《憲法》和《基本法》是香港憲制基礎,更強調課程要幫助學生了解《國安法》對維護國家安全的重要性。
尤其在「資源與經濟活動」和「社會體系與公民精神」範疇,強調幫助學生認識自己是「中國人的身份」,了解「香港是中國的一部分」、關係「密不可分」。課程更旨在培養學生的「國家觀念、家國情懷和國民身份認同」, 落實愛國主義教育。
課程架構側重愛國教育 刪「世界公民的意識和素養」內容
課程架構臚列《愛國主義教育法》第六條主要內容,包括「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憲法和法律」和「國家安全和國防等方面的知識和觀念」等(見下表),分別在初中各級教授。
指引反覆強調,課程是要培養國民身分認同,「為國家和社會的共同福祉作出貢獻」。新修訂的公經社科亦刪去原本的必讀內容「國際政治的基本格局」及「世界公民的意識和素養」等。
學習時數方面,公經社科初中3年的總課時為100小時,共150節40分鐘。中一至中三的課時分配相等,佔50節(見下表)。其中「國家經濟概況及世界貿易」單元所佔比重最多,建議中三教授21節;其次是「香港的經濟表現及人力資源」,建議中二教授20節。
工作紙範例要求列舉危害國家安全行為
教育局亦提供支援教材,建議教師設計不同難度的題目,例如短答題、填充題、多項選擇題,評估學生的了解程度。例如「香港特區的管治」單元中,提供工作紙範例,學生需列舉違反國家安全的行為和種類等,更期望學生反思《國安法》條文沒有列明的「恐怖活動」,例如「目前未能確切預見的恐怖活動」。
教育局強調,學生不需背誦《憲法》、《基本法》和《國安法》,但需了解相關法律的背後意義和日常生活的應用。
相關文章
- 國際中國修訂《國防教育法》 小學生具備一定國防意識 初中可組織學生軍訓2024-04-23
- 港聞教育局外評報告〡要求中度智障學校涵蓋《憲法》《基本法》教學 促嚴重智障學校盡快落實國安教育2024-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