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一 週二 週三 週四 週五 週六 週日
 12
3456789
10111213141516
17181920212223
2425262728  

學者民間組織建「去中心化」反修例運動法庭案件資料庫

韌性創新實驗室(RIL)上月發佈反修例運動相關的案件數據庫,涵蓋範圍為2019年6月9日至2024年中旬。組織指,過去5年,香港法庭頒布了近3,000宗有關反修例運動的判詞,紀錄官方對運動的描述、法庭定罪與否的理由,和定罪的推論等,文本具「歷史價值和研究價值」。

數據庫的資料通過兩個獨立來源的驗證,先由記者及法律系學生實地出席法庭審訊收集資料並彙整,再由組織內部研究人員隨機抽取樣本,以交叉驗證方法進行「三角驗證」,例如與新聞機構的報導、獨立報告進行比對,以及諮詢相關領域的專家,在可行的情況下直接從香港司法機構網站提取裁決和判詞資料。 

組織指,由於數據庫依賴非政府來源,難以避免不完整性及數據遺漏,但根據組織統計,重要資料如法官姓名、指控罪名、司法結果以及案件發生的日期和時間,數據缺失比例均低於1%。組織又考慮到,一宗案件中或會有多名被告,而每名被告可能面臨多項指控,因此數據庫中的每一條目只代表一名被告的一項控罪,換言之一名被告可能會有多項條目。

組織又指,雖然這些法庭記錄至今仍在香港司法機構的網站保存,但將來是否仍能讓公眾查閱,是「未知之數」,因此利用「去中心化」的區塊鏈技術保存資料,確保數據的透明性、防篡改性以及完整性,作為一種抵抗審查的手段。

組織形容,歷時超過半年的香港反修例運動運用了去中心化的抗爭策略和手段,啟發了全球各地反對極權的社會運動,但港府「以法律手段來解決政治爭端」,指已有逾1萬人因反修例運動被捕,近3,000人被控,事發5年多至今仍有若干案件審理中,而當局亦持續拘捕相關人士。 

韌性創新實驗室(Resilience Innovation Lab)是由一群亞洲資深研究員和人權工作者於2023年創立的虛擬平台,旨在促進創新、實驗以及研究和教育計劃的交流,主要研究Web3 技術、數位保存、後政局不穩地區的集體記憶與歷史,以及在非民主政權中法治機構和文化的韌性。

相關文章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