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一 週二 週三 週四 週五 週六 週日
 1
2345678
9101112131415
16171819202122
23242526272829
3031  

還原死前時間線|「神秘動物」喙鯨擱淺前8小時仍能正常游動 「帆布袋」堵塞消化系統或致進食困難

前日(11月30日)擱淺大澳的鯨魚,漁護署初步評估屬喙鯨科。漁護署助理署長朱振華今(2日)接受電台訪問時指,鯨魚被發現時仍「完整」,解剖後卻發現體內有大型帆布袋,初步認為死因或與喙鯨無法進食有關。香港海豚保育學會副會長麥希汶今受訪時則表示,前日上午在大澳一帶海域曾目睹該喙鯨出現,形容牠當時還能「正常游動」,並沒有表面傷痕。 

鯨魚擱淺前「游動正常」 死因或與體內「完整」帆布袋有關

麥希汶表示前日中午在帶導賞團看中華白海豚時意外發現喙鯨 ,形容「當時佢游動好正常,就咁上水抖下氣,隔幾分鐘又出翻嚟」,發現鯨魚的位置離岸約一公里。麥指出,當時導賞團在距離鯨魚100至200米位置逗留20分鐘,並未發現明顯傷口。

漁護署助理署長(漁業及海洋護理)朱振華指,鯨魚身上沒有發現被螺旋槳或船猛烈撞擊的痕跡,但消化系統內有一個88厘米乘52厘米的「完整帆布袋」。而且解剖人員在鯨魚體內沒有發現食物殘渣,加上牠體型偏瘦,料已有一段時間進食困難,被異物阻礙進食及消化,初步認為死因或與喙鯨無法進食有關。

他又補充,喙鯨本來生活在水深300至1000米海,但香港的水域水深只有數十米,大澳更是只有約10米深,陌生的環境也會影響獵食,死因相信要待化驗後,才有更準確的判斷。

漁護署移送鯨魚到深水 期間鯨身和海床有摩擦

朱振華指,署方當日下午3時40分收到警方報告,發現一條鯨魚在二澳擱淺。下午6時因潮漲,鯨魚一度游走。署方在晚上7時45分再次發現喙鯨在大澳擱淺,並在海洋公園、村民和警方的協助,嘗試於晚上8時45分潮漲時將牠移送到深水處,期間和海床有摩擦。

至晚上約9時,署方成功將鯨魚移動到深水處,海洋公園保育基金獸醫團隊開始進行檢查和麻醉,但因喙鯨身體虛弱,麻醉期間過世。

喙鯨是鯨豚界「最神秘的動物」 

麥希汶今日於電台節目訪問中表示,對於看見喙鯨感到「十分神奇」,形容喙鯨是鯨豚界「最神秘的動物」,世界各地看見牠在水面游泳的紀錄只有約百多次,通常發現其蹤影的地方是夏威夷、馬爾代夫和日本等。

漁護署引述部分專家指,該鯨屬朗氏印太喙鯨,署方預料今日內解剖完成,但仍需要數月分析其身體組織,才能確認亡鯨的品種及歲數。世上有關喙鯨科品種的資料較少,預計鯨屍日後將作科研教育用途。朱振華指,香港過往亦曾有喙鯨科鯨魚擱淺的記錄,但未必是同一品種。

這是漁護署首次啟動「香港水域內發現非本地棲息鯨豚動物的應變計劃」。翻查資料,去年7月,一條未成年的布氏鯨被發現於西貢出沒,有關資訊在社交平台被廣傳,不少市民出海看鯨。至7月31日,有漁民在牛尾洲南面水域發現鯨屍體。漁護署今年7月發表報告,指該布氏鯨是2023年7月30日早上至31日早上期間,被一艘快速行駛的船隻撞擊,傷及其背部和脊椎導致即時死亡。

相關文章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