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一 週二 週三 週四 週五 週六 週日
 1
2345678
9101112131415
16171819202122
23242526272829
3031  

建制網媒推介「青海三文魚」刺身 《澎湃》曾揭為虹鱒

香港早前有藝人推介淡水魚生,引起網民熱議,食安中心亦發聲阻止。建制網媒「港人港地」今(28日)報道,在青海水庫養殖的「淡水三文魚」首次登陸香港,更指「食家大讚刺身、燒魚回味無窮」。翻查資料,中國《澎湃》曾報道,青海水庫養殖的「淡水三文魚」實為「虹鱒」。

「港人港地」今報道,在青藏高原淡水養殖的「三文魚」首次登陸香港,並在一間五星級酒店的日本餐廳亮相,「食家大讚驚喜、回味無窮」。報道引述多名試食的食客讚不絕口,「口感很爽滑……真的很甘香」、「除了不是很肥膩,整體很健康之外,真的不腥」!

報道內文未提虹鱒 望港人「理性對待這條魚」

報道又訪問了「青海三文魚生產商」常務副總經理羅方,指產品經香港兩大權威機構STC(香港標準及檢定中心)和CMA(CMA檢定中心)檢測,「指標包括了重金屬,細菌相關的檢測,抗生素的殘留、孔雀石綠等等也沒有檢出……我們的表現都是非常非常優異」,他更稱「香港的消費者可以非常理性的對待這條魚」。值得留意的是,內文未有提及該魚是「虹鱒」。

不過,「港人港地」前日(26日)上載一名港人訪問青海龍羊峽「漁庫」的片段。片段中,「三文魚企業質量部長」指「目前我們養殖的就是虹鱒,三文魚裏面的一個類別」,又指該公司養殖虹鱒業務已達16年,年產量達1萬噸。片段稱,現時當地出產的「三文魚」佔全國產量一半以上。

翻查資料,2018年7月,中國《澎湃》曾報道,當時青海龍羊峽養殖的「三文魚」實為「虹鱒」。報道引述養殖公司負責人強調,水溫和水質管理,加上養殖模式,杜絕魚類感染寄生蟲的可能。不過,報道強調「虹鱒以及生活在淡水的魚蝦,通常都不適合生吃」,而且,「事實上,只要水體環境有肝吸蟲,就無法排除魚類被侵染的可能性」。

本港禁售淡水中式魚生

另外,香港食安中心多次警告,進食淡水魚生(中式魚生)會危害健康,「生的淡水魚包括鯇魚、大頭魚和山斑魚,可能帶有寄生蟲,例如可令肝臟的膽管梗阻、發炎和出現癌症的中華肝吸蟲」,又指本港的腸道寄生蟲感染個案,大部分是由中華肝吸蟲所致,更警告「市民無論在港或外地,切勿進食生或未徹底煮熟的淡水魚」。此外,根據《食物業規例》(第132X章),本港禁售淡水魚生(中式魚生),不過,當局未有解釋甚麼是「中式魚生」。

「虹鱒」歸類「三文魚」引爭議

「虹鱒」能否歸類為「三文魚」,以及能否作為刺身生食,爭議由來已久。翻查資料,早在1992年,青海政府開始研究在龍羊峽水庫養殖虹鱒。至2018年,《央視》報道當地養殖業發展,又指中國三分一的「三文魚」均來自當地,民眾驚覺有商戶以「虹鱒」充「三文魚」。

中國水產業界隨即指「虹鱒不是三文魚」是誤解,又指「三文魚」只是統稱。其後,業界在2018年8月,制定《生食三文魚》標準,將「三文魚」定義為「鮭科魚類的統稱,包括大西洋鮭、虹鱒、銀鮭、王鮭、紅鮭、秋鮭、粉鮭等」,明確將淡水的「虹鱒」列為「三文魚」。然而,有關爭議一直持續。

鮭鱒屬近親 學者曾警告:淡水寄生蟲特別多

當年,《明報》就此訪問專家和學者,有魚類專家解釋,「概念上」,棲息於河湖淡水裏的稱「鱒」;海裏成長的稱「鮭」。不過,在動物分類上,「鮭」與「鱒」同屬「鮭形目」「鮭科」。其中,會用作魚生的「大西洋三文魚」屬「鱒屬」;而「虹鱒」則屬「麻哈魚屬」。

報道又訪問時任港大生物學學院院長梁美儀,她指海水魚和淡水魚同樣有寄生蟲寄居風險,「但淡水寄生蟲特別多」。她引述有研究發現,丹麥、挪威引河水養的「彩虹鱒魚」,發現鱒魚體內有十幾種寄生蟲,包括肝吸蟲,「在人體可引致膽管梗阻和肝硬化,嚴重者可造成慢性黃疸及膽管癌」。

梁美儀又強調,淡水環境生長的寄生蟲,較鹹水的更大機會存活於人體。因此,進食淡水魚生而被寄生蟲影響健康的風險較高。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