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兵咸:港儲備不足同時推明日大嶼、北都 強積金成潛在融資方案
會計師事務所羅兵咸永道(PwC)獲聘明日大嶼及北部都會區「落馬洲河套區和新田科技城」的財務及經濟顧問,公司去年在一個研討會透露,明日大嶼建設成本約5660億元,北都則需1萬億元,兩項目建設時間重疊造成資金缺口,令港府財政儲備「可能不足以同時資助」,建議強積金可作為潛在融資方案之一。本土研究社憂慮,日後港人退休生活可能和基建的成敗掛勾,一旦項目失敗,強積金或變「填海金」。
去年8月羅兵咸永道在中國的官網上載《承先啟後,共創新機—解讀北部都會區發展策略》的簡報,透露去年7月與香港中資銀行業協會舉行研討會,又披露獲港府聘任做明日大嶼的首席財務及經濟顧問、以及北部都會區「落馬洲河套區和新田科技城」的財務及經濟顧問。
根據羅兵咸的觀察,明日大嶼和北部都會區的建設時間重疊,從而造成資金缺口,而政府的財政儲備可能不足以同時資助兩個發展項目。該公司又承認,明日大嶼建設成本約5660億元,北都需要逾1萬億元,有關開支只是基於「粗略假設的估算」(base on rough assumptions)。
羅兵咸分析,在2025至2030年期間,明日大嶼和北部都會區仍未開始賣地,在獲得足夠土地收入前,港府會出現資金缺口。即使沒有考慮這兩個項目,香港在2030年都會出現財赤,若考慮到兩個大型項目,財政儲備將會更早被消耗(Fiscal Reserve will be consumed even earlier considering the two megaprojects)。
簡報提出7個潛在的融資方案,除了傳統公私合營、鐵路加地產發展、發行債券及綠色金融外,亦提出4個「創新」方案,包括土地債券化、證券化、代幣化(Tokenization),甚至提出運用強積金、外匯基金和未來基金作為潛在融資方案。
羅兵咸解釋,強積金用在基礎設施項目投資,可讓投資組合更多樣化,猶如許多全球的養老基金,又形容土地升值潛力巨大,基建項目投資可為投資暫提供更穩定的回報收入,又引用澳洲和加拿大養老基金對基礎設施的配置可達5至6%。翻查資料,今年初香港強積金總資產值為1.12萬億元。
羅兵咸提出,現時外匯基金的大部份投資均在香港以外的地區,建議放寬外匯基金使用限制,可為香港項目提供更多支持。
本土研究社指,羅兵咸永道作為政府顧問,相信掌握不少非公開資訊,既然他們指出同時展開兩項工程會構成沉重財政壓力,更透露北都的粗略造價估算,政府理應知悉其專業意見。但政府似乎忽略經濟顧問意見,同時硬推兩項大型工程,不知道是「哪來的自信」。若將強積金、外匯基金和未來基金投入融資方案,日後港人的退休生活有可能和基建的成敗掛勾,一旦項目失敗,強積金或變「填海金」。
發展局局長甯漢豪昨稱,希望在今年第4季正式開展明日大嶼環境評估的法定程序,又強調現階段不應再停留於討論推展項目與否,而是集思廣益,探討如何把項目做好。
羅兵咸永道日前將簡報下架,又發聲明不點名批評一個本地關注組織只取用部分背景資料解讀,僅引用一些負面因素,漠視討論的前文後理,對該組織的做法表示遺憾,並保留法律追究權利,批評有組織「只是引述了其中一個情景測試結果而妄下結論,指出同時展開兩項工程會構成沉重財政壓力,實屬斷章取義,沒有實質根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