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一 週二 週三 週四 週五 週六 週日
 12345
6789101112
13141516171819
20212223242526
2728293031  

施政報告|出席電台節目 巿民烽煙問生育措施 特首爆曾追名牌

特首李家超昨(25日)發表任內第二份施政報告,今早出席電台phone-in節目。有聽眾提問生育政策,質疑近年不少港人移民,港府有何措施令人留下來生育,亦有巿民指外傭放假太多難以鼓勵生育。節目主持則問李家超認為香港人的生活是否幸福,他表示每個人在不同階段都有不同訴求,如他讀書時很想讀大學,又自爆曾追名牌,追「三萬蚊的包(手袋)」。

節目共有12名市民來電,超過5名聽眾提及新公布的生育政策。節目開首李家超被問及生育措施有沒有可量化的KPI,他表示分析過不同國家的生育政策實踐經驗和文獻,若要社會正常運作,生育率應達2.1,惟現時香港生育率只有0.9,並持續下跌,他認為「呢個趨勢我地應該要逆轉佢」。

主持楊樂笙問到,近年不少年輕父母帶小孩離港,反映對香港前景沒有信心,問特首如何說服他們留下?李家超不同意他們離港是對香港沒有信心,認為有些人離港是為了和家人團聚,「因為自己父母年紀大,過去照顧佢」。

他又指出其他地區都在「搶人才」,「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想法,所以呢個同信心唔可以直接拉上關係」,又指香港經常有人「移出移入」,「每個人都有自己理由離開或回來」。

而被問及政府會否帶頭做「好僱主」的角色推動私營機構鼓勵生育,李家超則說,政府鼓勵企業有育兒友善的政策,但至於會否直接資助公司,他指出「公司在營業方面有自己的能力,政府財政一定是要用得其所的」。

李家超強調,考慮生育要「尊重父母」個人因素,並在節目中數次提及女主持林潔瑩,指「潔瑩也知道」、「潔瑩最可以答呢個問題」等。據知在座的男主持楊樂笙亦有小孩,惟李家超未有提及。

聽眾指想生育港人已移民 李家超:(2萬獎勵)等於一封利是,係心意

市民陳小姐剛生完第四胎,表示她無法受惠於生育政策,「公屋又唔到我排,居屋我又無份」,更指生育政策並非以財政年度計算,新生嬰兒2萬元獎勵金的「cut-off 點」很奇怪。她又指出想生育的香港人已移民外地,「有咩措施可以令我哋留低喺度呢?」

李家超回應指難以處理所有的個案,「無論我定個綫係邊一日,一定有人喺嗰個綫之前、減一日就會有個孩子出生」。

他又指,生育政策設計「不考慮個人的一些特質」,又稱「如果要去針對不同階層,行政費會好貴」。他稱生育政策並非政策導向,形容只是「一個鼓勵金」,「等於封一封利是,都係一個心意」。

他續指生育政策不但要長時間才能看到成績,也涉及「很多因素沖淡生育政策的一些成績」,包括居住環境、教育,以及「他想自己的家庭在哪裏發展」。他舉例指有些市民想去中國生育,「因為大陸的機遇係無窮無限的,而且整個國家咁大,香港就係1100平方公里」。

市民張小姐提到外傭放假太多,「點鼓勵生育呢?」她指外傭請病假家人無暇照顧兒子,認為外傭是「服務性行業」,又反問「又唔見酒樓、保安逢紅色日子放假?」

李家超回應指,外傭放假情況,與外傭聘請合約、《僱傭條例》用「同一個法律去規管」,相信外傭有病假與香港勞工一致,又直言「大家請一個外傭的時候都知道合約已經寫成咁樣的」,表示針對她的個案,只能看會否有朋友或地區服務能幫忙。

市民梁小姐則自稱居住土瓜灣,認為少數族裔「對生育有一套想法,比較願意生」,因此他們對公屋和社區資源需求大增,稱他們不太融入社區,請特首考慮生育政策的人口比重。

李家超直言生育政策對象是香港永久性居民,針對的是家長,「如果他(少數族裔)是我們香港的共同家園的一份子,我們都要很公平地對待他們」。

被問香港幸福指數排名低 李家超:不同階段都有不同訴求

聯合國今年三月發表《世界幸福報告》,香港在137個國家或地區之中,排名連跌三年至第82位,在亞洲處於較後位置,遠遠落後於主要競爭對手新加坡(第25位)、中國(第64位)及台灣(第27位)。

施政報告其中一個主題是「惠民生、添幸福」,主持問特首覺得香港人的生活是否幸福,李家超表示每個人在不同階段都有不同訴求,例如自己讀書時很想讀大學,覺得「讀大學就解決好多問題」,認為政府也推出不少措施符合市民訴求及聆聽意見,有助提升市民的幸福感。

他以自己成長階段為例,有段時間很追求名牌,「呢啲你可以追好耐嘅,一個包(手袋)三百蚊,同一個三萬蚊的包(手袋),你個人追,自我滿足自己」。 他希望社會能夠多元發展,舉例朋友整天看博物館覺得很滿足、消費很低,「所以我們多元發展香港就係咁解」。

節目中,李家超更提及「二十大」報告,指人民要有大局觀,要「局部和全部要看到」。他解釋視野要「除咗睇香港,仲要睇世界」,並建議港人要擴闊視野,「我聽到很多人去完旅行回來都話,都係回到香港好,你喺樹木嘅時候睇,永遠都係我呢棵樹長大啲,但去到森林就會覺得棵樹都幾高,其他麻麻地矮」。

有聽眾批評政府自相矛盾,一方面鼓勵市民到大灣區發展,一方面到海外「搶人才」。李家超表示兩者沒有抵觸,「香港就係一個中外文化交匯的地方,歡迎所有人嘅」。他鼓勵市民「融入大灣區,因為大灣區畀咗好多機遇我哋」。加上中港兩地有「一小時生活圈」,市民往返中國也十分方便。而香港習慣「人來人往」,若市民想去大灣區發展,政府不應阻礙他們。

相關文章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