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一 週二 週三 週四 週五 週六 週日
 12345
6789101112
13141516171819
20212223242526
2728293031  

論壇|Pazu 薯伯伯.講不出的原因

人喜歡問原因,然而講得出的原因,往往非真。「你為甚麼要去某地旅行?」又或是「為甚麼要選擇去旅行?」一句簡短的「為甚麼」,問簡答繁,非一時三刻能給出結果,往往只能敷衍了事。

以前在西藏開咖啡館,旅居拉薩的香港人寥寥,偶爾受香港報章訪問。初受訪時,記者問我何以選擇西藏,既有此一問,當然要儘量回答,想來想去就只是說喜歡其人文、氣候、歷史、宗教、文化等。

不單記者,客人亦如是,日複一日,問答有如流水帳,一天回應好幾次。試過誇張到剛問完的客人還未走,第二輪客人進店提相同問題,然後首次兩輪客人仍在店中,第三輪客人進來再問,前面客人忍不住笑。我的答案如出一轍,依然是人文天氣之類,問者收貨,我也更真誠地相信自己所答。後來細想,所謂前因,實為後果。當初決定旅居西藏,根本從未考慮過此等因素,純粹憑直覺下決定。

想起在20 世紀60 年代,哥倫比亞大學的經濟學家(後獲諾貝爾經濟學獎)加里·貝克爾(Gary Becker)認為凡選擇均為理性,如選學科、求工作、結婚或離婚,總是深思熟慮的結果。貝克爾把所謂的「理性選擇」推到近乎滑稽的極點,甚至認為犯罪也是三思後行的計算,他推論賊人打劫阿婆,是因其理性層面認為打劫更符成本效益云云(註)。

然而人類行為,果真皆由理性主導?

我們總期待他人對其行為給出理性解釋,然而到自己面對抉擇,如移民定居哪城,選取終生伴侶,往往還是先行後慮,行動先至理智,猶如心理反射。在理想的世界,或許應於決策前先做精密計算,細衡利弊,預知結果,免走迂迴。然實行之時,還是直覺先行。

不過,直覺雖使人盲目,有時卻也能像水晶球一樣,提前告訴真相,揭開底牌。多少次終於放開或放棄,如釋重負,不禁嘆喟:「我其實老早就知道!」心裡早有答案,直覺早已透露事實,只是人總有強烈願望,欲堅持已失的事業,維繫不該維繫的關係,持有不該持有的股票,明知死路一條,卻不願承認。

直覺有時帶你走上錯路,卻也是引領你重回正軌的明燈。前途難卜,間中懷疑人生乃屬常事。然而若疑慮過深,終日糾結,也許是時候聽聽自己的直覺。

說起來西藏朋友從不問我到拉薩的原因,只認為是前世與西藏結緣,我也樂此不問。回想在西藏那十二年(2007 年年底至 2019 年)的經歷,多年後回首,視之為人生難得的階段,沒有那段經歷,也沒有今天的我,終生無悔。

註:有關貝克爾的論述,可參看 Mark Buchanan(葉偉文翻譯)的《隱藏的邏輯 : 掌握群眾行為的不敗公式》(The Social Atom),台北市:天下遠見,2007,第三章,Our Thinking Instincts 一章。

照片:拉薩吉曲河放風箏的季節,攝於 2011 年 9 月 16 日,該河段已被填平。

授權轉載:Pazu 薯伯伯

註:論壇版歡迎投稿,來函請電郵至editorial@photonmedia.net並註明「論壇版投稿」。本論壇發佈之內容均為作者個人觀點,並不代表《光傳媒》立場。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