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舉能:法官行事不為政治目的 只聚焦國安案件對港法治下結論為「以偏概全」
2025年法律年度開啟典禮今(20日)舉行,終審法院首席法官張舉能致辭時表示,隨着《國安法》及《基本法》第23條相繼實施,出現了一些因政治敏感而備受關注的案件。他強調法官行事受法律原則約束,不為政治目的,若外界只聚焦國安案件,從狹窄角度對香港法治和司法獨立作出「以偏概全」結論,是誤解司法機構的角色與職責的全貌。
張舉能在致辭中強調,香港法庭中的國家安全案件與其他案件,都採用相同法律原則。無罪推定、公平審訊權利、要求罪行必須證明至「毫無合理疑點」的規定,這些基本保障始終如一。他指,跟其他司法管轄區同樣,在保障基本權利與維護國家安全之間,往往存在一定張力,但司法機構對兩者始終堅守秉持。
基本權利的保障不能簡單化,往往需要在個人自由與集體安全之間、個人權利與國家責任之間作出謹慎的權衡。然而,取得平衡並非易事,個別案件的裁決結果或時有爭議,但對某項法律條文或法庭判決持有異議是一回事,聲稱司法制度受政治期望或社會氛圍削弱,則是另一回事。
回應國際社會以「政治犯」形容國安法被告 美國制裁港法官
張舉能於開啟典禮後見傳媒,被問及國安案件被定罪及認罪佔絕大多數,法官有否被《國安法》「綁住手腳」,他指出定罪佔大多數可以有很多解釋,其中一個明顯的原因就是律政司有強力證據才作出檢控,是值得稱讚,又或另一極端原因就是香港法庭判決不公正。但他傾向相信律政司,按法律、證據檢控,若為刑事案件就按控方舉證標準,必定是毫無合理疑點才能定罪。
至於大多數國安案件被告認罪,他則不能作出評論,又指法庭上被告認罪很常見,不只是國安法才有,不會猜測被告為何認罪。「不能簡單作出結論,但我只能苦口婆心說,看事件不能這樣簡單,必須看案件、法官判案理由等」。
有傳媒問他對國際社會以「政治犯」形容國安案件被告的看法,他表示不會評論這個形容詞,但對法庭上來說,只有原告人、被告人、控方、辯方等字詞。
另外,有記者問及有國安法指定法官及律政人員被美國政府制裁一事,張舉能指無論任何個人、組織或國家不應干涉香港法官履行其司法職能,以制裁威脅法官的工作屬直接干預本港司法獨立,因此所有珍視及希望看到香港有司法獨立及法治的人 ,都應反對這些制裁。
海外非常任法官離任不代表司法機構質素或獨立性減低
張舉能於典禮致辭指出,法官行事受法律原則約束,不為政治目的,不會考慮包括政治、個人或社會輿情等的外在因素,法院亦並非輿論仲裁者,本位是法律的守護者。他又強調很多香港法院的判決都較為尋常普通,卻不減其重要性。如單單聚焦國家安全或公共秩序案件,從狹窄的角度,對香港法治或司法獨立狀況作出以偏概全的結論,屬於誤解司法機構的角色與職責的全貌。
張舉能又主動提及過去一年多位終審法院海外非常任法官離任,認為他們提早離任並不代表司法機構的質素或獨立性減低,但承認在當前地緣政治的不利因素下,延聘擁有相稱地位和經驗的海外法官可能不如以往順暢。他又重申,海外非常任法官制度仍具有相當大的價值,因這些傑出海外法官的真知灼見,對香港法庭仍然有所啟發薰陶。而他們的參與,亦能提升國際社會對香港法律制度的信心。
律師會:業界有機會就應擔當教育角色釐清誤解 大律師公會:香港以外評論者或惡意破壞香港繁榮
律師會會長湯文龍在致辭時指出,近年地緣政治愈趨緊張,有人曾作出無事實根據的評論,試圖影響公眾對香港行之有效制度的意見,或會令人看不清真實的管治情況。他呼籲業界每當有機會,應擔當教育的角色,以釐清一些誤解。
他強調公開評論正在審訊或上訴的案件,有違「迴避待決案件」原則,十分不當,若有人作出評論,目的是向法官施壓,以達致某些結果,就是公然妨礙司法公正和蔑視法治的行為。
而即將卸任的大律師公會主席杜淦堃則表示,香港以外的評論者在過去一年持續批評香港的司法系統,部分評論是「不公平」,有些甚至是惡意,旨在破壞香港的繁榮,而大部分批評都涉及2019年發生的事件所引發的國家安全相關問題,更被港府反駁。他強調維護國家安全具有根本重要性,對維持經濟繁榮和市民福祉亦非常重要。
他又指香港應以審慎和相稱的方式,運用新的國安法例下相關權力,不但對本港經濟和市民福祉極為重要,亦與「一國兩制」相輔相成,對香港的未來具有重大意義。
相關文章
- 港聞岑耀信:法官忘了捍衛自由傳統角色 初選案裁決法律上站不住腳2024-06-11
- 港聞李家超:10名海外法官是香港司法獨立的證據 稱辭任兩法官受「政治壓力」2023-06-29
- 國際美國會議員提法案 制裁港49名國安法指定法官、檢控官及官員2023-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