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一 週二 週三 週四 週五 週六 週日
 123456
78910111213
14151617181920
21222324252627
28293031  

國際金融中心變中國金融中心 《金融時報》:港司法獨立受質疑 企業律師「自我審查」

特首李家超多次表示香港有普通法制度優勢,矢言要將港發展為亞太區國際法律及爭議解決服務中心,但外界對司法信心存疑。《金融時報》報道,因中國政府的影響,香港司法獨立受到質疑,進而影響企業律師(Corporate Lawyers)的信心,並出現「自我審查」,往往選擇更少爭議的案件。報道引述受訪者直言,香港已由國際金融中心,變成「以中國為中心」的金融中心。

《金融時報》報道,香港擁有1.2萬名律師及數百間律師事務所,長期享有全球法律中心的聲譽。可是,隨着北京加強控制,以及2020年實施的香港《國安法》,情況出現劇變。

報道訪問了7位現職企業律師,其中一位在港執業超過20年、正為跨國公司擔任高級律師。他直言:「人們普遍擔心……無法全面理解(執法)界限在哪裏?」報道引述《國安法》實施後,發生一連串與法律界有關的事件,包括人權和刑事律師被《國安法》針對(in the crosshairs of the national security law),特別是警方國安處懸紅通緝的8人名單上有兩名律師。

此外,《壹傳媒》創辦人黎智英擬聘請英國的Tim Owen作為辯護律師,最終不被法庭接納。以及香港大學「國殤之柱」事件中,原本代表香港大學的美資律師行孖士打(Mayer Brown)受抵制,連串事件打擊企業律師的信心。

有3名知情人情透露,過去幾個月,中國國企已不再聘用孖士打律師行。他們又被要求減少依賴美國律師事務所,其中一人甚至表示,由2019年起,減少依賴美國律師事務所只是「建議」,但今年變成強制要求。

報道引述兩名高級企業律師稱,整體而言,近年行業內出現「自我審查」,特別是選擇案件和慈善活動上,業內人士都傾向較沒有爭議的個案。其中一人稱,「香港正迅速由國際金融中心,轉變為以中國為中心的金融中心(a China-focused financial centre)」。

一名在英國公司的高級律師提出疑問,「這樣的情況下,為甚麼不搬到較中立的新加坡?」這位律師補充,儘管已有準備,香港現已是一個更面向中國的城市,論及城市的前途,香港或許比不上新加坡和上海。

報道引述數據,香港經濟放緩,第2季增長1.5%,遠低於中國的6.3%,以及香港首次公開招股市場疲弱,均對企業律師帶來衝擊。根據香港律師會的數據,在港註冊的外國律師人數由2018年9月的1,533人,下降至本月的1,428人,下跌約7%。

孖士打(Mayer Brown)的香港合伙人,由去年初的70人下降至上月62人;達維(Davis Polk & Wardwell)的香港律師人數由去年75人,降至上月67人。兩名受訪律師亦稱,美國律師在內的跨國企業律師,比過去更不願意調往香港工作。

相關文章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