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一 週二 週三 週四 週五 週六 週日
1234567
891011121314
15161718192021
22232425262728
293031  

電視電台全改口 下周總統就職禮稱「台灣的賴清德」

台灣總統當選人賴清德將在下周一(20日)宣誓就職,香港電子傳媒報道有關新聞時,用字卻不再使用「總統」。《光傳媒》統計港媒報道用詞,發現全部電台和電視,均以「領導人」或「台灣的賴清德」來稱呼這位準總統。對比4年前,主流傳媒仍普遍以「總統」稱呼蔡英文。在報章方面,《經濟日報》和《星島日報》今年亦改稱「台灣候任領導人」。時事評論員劉銳紹認為,傳媒難免持續受壓,立場向官方靠攏,但他認為稱呼只是姿態,「影響唔到現實局勢」。

在台灣,總統當選人兼現任副總統賴清德將於下周一(20日),在總統府宣誓就任中華民國第16任總統。之後他將發表就職演說,闡釋治國理念。在以往的就職典禮,除治國方針外,外界普遍關注新任總統的兩岸政策立場,香港傳媒過往亦多有報道。

《光傳媒》統計今年就職禮前,香港各大傳媒機構對賴清德報道使用的稱謂。在電視台和電台方面,《香港電台》、《商業電台》、《新城電台》、《有線電視》、《Now》及《無綫電視》等6間傳媒機構,今年的報道全部沒有使用「總統」字眼。《有線》、《新城》和《Now》使用「台灣的賴清德」;《無綫》用「民進黨賴清德」;《商台》用「台灣候任領導人」。《香港電台》的稱謂字數最多,稱賴為「台灣地區當選領導人」。

4年前普遍稱「總統」 商台去年4月起改口

相較4年前,《無綫》、《有線》、《Now》和《香港電台》等4間電子傳媒,當年均以「總統」或「台灣的總統」來報道蔡英文就職演說相關新聞。(見圖一)

《商台》網頁未能顯示2021年5月以前的報道,但該台在去年4月12日報道蔡英文會見加拿大國會訪問團時,仍以「總統」稱呼蔡。但在2日後,即去年4月14日,報道蔡英文視察軍方基地時,改稱她是「台灣領導人」。網頁所見,該台此後一律以「領導人」、「台灣的蔡英文」或沒有任何稱謂稱呼蔡。

報道罕有沒職銜 假設讀者已知背景

新聞報道提及人物職稱似是通例,但香港傳媒報道台灣情況似有不同。過去一年,蔡英文由「總統」變成「領導人」,甚至沒有任何稱謂。例如《商台》去年4月24日報道,「山東艦航母編隊抵近台灣東南海域 台軍方加強監控」,內容提到解放軍在台灣附近海域演習,「台灣防務部門」(編按:應指台灣國防部)嚴密監控。

報道第2段提及事件背景,「蔡英文月初過境美國洛杉磯,與美國眾議院議長麥卡錫會面;解放軍東部戰區……」。對於內文首次出現的「蔡英文」,並沒有任何稱謂,似假設讀者已知悉蔡的身份。

賴清德的情況亦同樣,例如《有線新聞》前日(5月16日)報道,「美方派出非正式代表團參與賴清德就職禮」,內容提到美國將派團出席下周一的就職禮。但報道對賴清德沒有任何稱謂,亦沒有提及甚麼職位的「就職禮」,似假設讀者已知悉賴的身份和事件背景。

《經濟》 《星島》改稱「領導人」

至於報章方面,記者發現在4年前的報道,大部分報章均使用「台灣的總統」、「蔡英文總統」或「台灣總統」來稱呼蔡英文。只有《文匯報》使用「台灣地區領導人」,《大公報》的報道則沒有任何稱謂。

4年後的今天,有最少4份報章繼續稱賴為「台灣候任總統」或「Taiwanese president-elect」,包括3份中文和1份英文報章。不過,部分報章已改口,包括《星島日報》和《經濟日報》日前在報道稱賴清德為「台灣候任領導人」。(見圖二)

據悉,以往部分香港報章撰寫台灣新聞時,一般會避免「台灣」和「總統」連用,如使用「在台灣,(人名)總統表示」或「台灣的(人名)總統」,以避免內文出現「台灣總統」,但仍會使用「總統」職銜。

劉銳紹:稱呼是姿態 影響不到現實局勢

時事評論員劉銳紹向《光傳媒》表示,新聞內容不提「總統」或中央層級字眼,是要姿態上顯示北京才是「中央正統」、台灣只是地方政府,不是一個政治實體。不過,「叫咩稱呼影響唔到現實局勢,無論你點叫,都只能控制到你想控制嘅範圍,台灣人一樣會叫佢係總統」。

劉銳紹又認為,現在《香港電台》官媒角色已成形,「政府出資、政府電台」,一定會緊貼官方立場。至於其他商業模式營運的傳媒,儘管報道內容的決定權在傳媒機構手中,但可以預期傳媒受政府直接或間接的壓力會持續加大,導致立場向官方靠攏,「如親政府就俾多啲料」。

香港電台曾發指引 看齊黨媒不准用「總統」

翻查資料,2021年7月有傳媒報道《香港電台》曾發出內部指引,要求員工任何情況下不可視台灣為主權國家,包括不可使用「中華民國」、「國立」等字眼;「台灣總統」須改為「台灣地區或當局領導人」;「行政院」改為「台灣行政機構」等,規定與中國黨媒看齊。

相關文章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