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一 週二 週三 週四 週五 週六 週日
 1
2345678
9101112131415
16171819202122
23242526272829
30  

港府暫緩垃圾徵費 前期已簽逾17億合約 指定袋生產商稱諮詢法律意見

港府今(27日)宣布,不會如期8月1日推行垃圾徵費,亦未訂出具體實施日子。《光傳媒》翻查政府物流署公告,環保署已就垃圾徵費批出17億元合約,包括近11.5億元生產指定垃圾袋、逾4.6億元收集廚餘及「智能廚餘回收箱」合約、近億元倉儲、物流統籌和供應指定標籤合約。有指定袋生產商接受《商台》訪問稱,會諮詢法律意見如何善後。

政務司副司長卓永興出席立法會,稱有七至八成市民反對垃圾收費如期實施,認為應押後實施、押後分段實施、押後至2026年實施或取消計劃。他宣布特首李家超已同意暫緩8月1日實施垃圾徵費,稍後會刊憲,到2025年年中再向立法會匯報工作進度。

換言之,垃圾徵費起碼在明年中前不會實施。卓永興無交代具體再實施日期,稱港府稍後會研究「優化」垃圾徵費計劃。

環境及生態局局長謝展寰強調,過去幾個月沒有白費,未來會加強配套、教育公眾,加速擴大社區回收網絡,公屋、屋苑加裝「智能廚餘回收箱」,亦會增設100個廚餘流動收集點。而6月1日起,逐步向公屋住戶每月提供20個指定袋,為期六個月,而清潔工無需改變既有工作方式。

實政圓桌立法會議員田北辰稱,當局終於回覆全世界都在等待的答案,但「講咗等於冇講」。他質疑向公屋派袋成效,「最搞笑係用唔用,咩分別都無,邊度有人會做呢?」選委會界別議員陳紹雄對暫緩感到失望,亦質疑免費派發指定袋成效,「有啲攞咗綠色指定袋,第時先用,因為值錢嘅」。

已批出指定袋11.5億合約

港府早前為垃圾徵費做準備,去年8月批出9份供應指定垃圾袋的合約,合約總值約11.5億元。一旦港府叫停垃圾徵費,合約如何處理成疑。選委會界別議員江玉歡質詢,港府暫緩垃圾徵費,與指定袋生產商的合約會否有違約風險,是否涉及賠償。

謝展寰指,合約沒有規定要製造指定袋的數目,「如果我哋個量有個大規模改變,我哋跟返合約條款同膠袋製造商去傾談」。《明報》今(27日)引述不願具名的指定袋供應商指,合約有條款指明港府有權「加快或停止」生產,若垃圾徵費再延期,預算、人手及生產線受影響。

《商台》亦訪問一位指定袋供應商,該生產商估計可見時間內都不會復產,即使日後再推行徵費,經營環境可能已完全不同,目前合約不再適用,會徵詢法律意見,會與當局研究如何善後。

港府去年批出9份指定垃圾袋合約,合約總值11.5億元,隨垃圾徵費實施無期,有生產商稱會諮詢法律意見。 相片:物流署截圖

除了11.5億指定垃圾袋合約去向成疑,環保署近年批出4.6億元處理廚餘合約,作為垃圾徵費計劃的配套。去年2023年1月批出新界西、新界東廚餘收集服務合約,今年1月再批出新界西南及離島、九龍西、九龍東和香港島,6份合約總值逾4億元。環保署今月批出3份「智能廚餘回收箱」服務,合約總值5,874萬元。

而環保署在去年8月批出針對垃圾徵費的倉儲及物流統籌合約予嘉里物流,涉及的合約總值近9,000萬元。再加上另外兩間公司中標「供應指定標籤」合約,約值近1,000萬元。

廚餘收集服務 – 新界西36,992,093元
廚餘收集服務 – 新界東48,510,840元
廚餘收集服務 – 新界西南及離島84,337,766元
提供廚餘收集服務 – 九龍西87,311,000元
提供廚餘收集服務 – 九龍東53,560,000元
提供廚餘收集服務 – 香港島98,722,267元
提供「智能廚餘回收箱」服務 – 服務地區(A)
24,019,300元
提供「智能廚餘回收箱」服務 – 服務地區(B)24,192,100元
提供「智能廚餘回收箱」服務 – 服務地區(C)10,531,000元
都市固體廢物收費: 提供倉儲及物流統籌服務89,536,400元
都市固體廢物收費:供應指定標籤4,440,000元
都市固體廢物收費:供應指定標籤4,620,000元
資料來源:政府物流署

過去3年花1.77億推垃圾徵費

港府不單止簽訂大批合約。環境局回覆立法會特別財委會披露,過去3年已花費1.77億元推動垃圾徵費,在最新2024至25年度,更預期投入5.81億元。今年初《財政預算案》估計,在8月實施垃圾收費後,全年度會帶來17.9億元收入。而該筆收入會投入在減廢點收。

而港府為推行垃圾徵費計劃,新成立「綠展隊」,共有74位非首長級專業人員和142位非公務員合約僱員組成。若徵費計劃叫停,「綠展隊」的人手如何處理亦成疑問。而「綠展隊」每年涉及1億元開支。

綠惜地球總幹事劉祉鋒接受《商台》節目「在晴朗的一天出發」時,對未如期推出垃圾徵費感失望,「政府明知要推呢個法規出台,佢嘅準備功夫做咗幾多呢?」他指港府今天若未能交代垃圾徵費時間表,做法近似「擱置」,證明當局沒有決心推動法例減廢。而法例已經歷十多年蘊釀、諮詢和推動,「點解可以對呢個法例看得咁兒戲?」

綠色和平項目主任譚穎琳出席同一節目稱,港府早前訂立實施日期後,在屋苑設立智能廚餘回收箱,企業和市民都會因應死線加緊步伐,若暫停推行是「掩耳盜鈴」,漠視香港廢物的問題。

相關文章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