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研家族辦公室「稅務優惠優化方案」星島:家族辦公室「寄生族」湧現

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副局長陳浩濂上週出席活動指,正就基金及家族辦公室制定「稅務優惠優化方案」,繼續吸引家族辦公室在港擴充業務。《星島日報》今(27日)報道有業界人士稱,近年市面上有人趁家族辦公室熱潮席捲亞洲,聲稱與家族有聯繫,並「寄生」上流社交圈,亦有學者擔心「偽家辦」頻頻出現。 

有律師收「中東」合作電郵 或涉洗黑錢集團

報道指,香港與新加坡競逐家辦業務,但新加坡的家辦業務屢傳醜聞,繼前年爆出多間享有免稅資格的家族辦公室,涉嫌捲入規模達30億坡元(約173億港元)的洗黑錢案後,早前又有中國富商報稱遭當地家辦員工侵吞4億元人民幣資產。

《星島》報道引述大律師陸偉雄透露,近日接獲來自中東的可疑電郵,對方邀請他合作「進行巨額投資」,並稱會將巨款轉到其名下戶口。陸指,對方雖未提「家辦」字眼,但估計涉及洗黑錢集團借「家辦熱」及「中東熱」尋找獵物,急於吸納中東資金的香港家族辦公室恐首當其衝。

市面現「家辦高管」 稱可以為富豪賺大錢 

報道引述大正資本創辦人兼首席投資總監陳惠仁表示,由於家辦掌管大量資金,難免會成為投機活動的目標,當局應以新加坡出現的問題作為借鑑。他補充,近年市場上確實出現一些自稱是「家辦高管」的人,聲稱代表多個家族處理家辦事務,背後資金雄厚,亦有人自稱與多位富豪熟識,人脈廣可牽線合作。

報道又引述不願具名的金融業人士John指,這些「家辦高管」經常現身上流社交圈,吹噓「擁有很多家辦的聯繫」、「為富豪投資賺大錢」,如同「上流寄生族」,藉機推銷高息投資產品。他又指,有資產管理公司打着家辦旗號吸納資金,亦有律師行以辦理遺囑工作,包裝為提供家辦服務。

政府正研制定「稅務優惠優化方案」吸引「家辦」來港設業務

經濟學者徐家健在報道中指,香港有完善的金融法規監管不同投資業務,為家辦從事相關投資的人士須領有相關牌照,但若香港要發展為家族辦公室中心,應探討是否需要訂立專門應對家辦業務的法規,或將現時不同牌照納入同一框架下作規管。

雖然家族辦公室在亞洲風波不斷,但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副局長陳浩濂上週指出,現正就基金、單一家族辦公室及附帶權益的稅務優惠制訂優化方案,當中增加基金及單一家族辦公室享有稅務寬減的合資格交易種類,包括碳排放衍生工具或排放限額和碳信用產品、保險相連證券、貸款及私募債權投資和虛擬資產等,並改善私募基金附帶權益的稅務安排,進一步吸引海外基金及家族辦公室來港設立業務。

他又指,當局將爭取於下個立法年度通過相關優化方案,並在25/26課稅年度實施。

根據投資推廣署估計,於2023年底,有約2,700間單一家辦在港營運,當中逾50%的資產逾5,000萬美元(約3.9億港元)。翻查資料,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許正宇4月回覆立法會議員質詢時提供數據顯示,目前有147間家族辦公室表示正準備或已決定在港設立或擴展業務,當中來自自中東地區只有9間。

相關文章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