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選低競爭 多敗部 6區10人爭8席 8區一半參選人曾落敗 鍾劍華:有違政治倫理
改制後的首次區議會選舉提名期昨日(30日)結束,《光傳媒》統計全港18區的提名名單,發現多區出現「低競爭」,多區的地區委員會界別出現「10人爭8席」、「5人爭4席」情況;而今次區選不乏2019年區選敗將參選,在灣仔和黃大仙的地區委員會界別,「敗部復活」參選人比例就高達8成。香港社會政策及公共行政學者鍾劍華向《光傳媒》表示,低競爭是預期之內,「建制派有協調、亦唔會傷和氣」。
區議會選舉將在12月10日舉行,提名期昨日(30日)結束,《光傳媒》統計全港18區的提名名單,地區委員會界別和地區直選分別有228人和171人參選。當中沒有任何反對派人士成功入閘,而且當中出現不少在2019年區選落敗的候選人,在選民人數只有2,533人的地區委員會界別,「敗部復活」情況尤為常見。
在18區的地區委員會界別中,228名參選人有105人曾在2019年區選落敗,「敗部復活」比例約為46%。其中東區、灣仔、九龍城、深水埗、黃大仙、油尖旺、大埔及屯門等8區,敗部參選人佔50%或以上。比例最高的是灣仔和黃大仙,灣仔5名候選人中,有4人曾在上屆落敗;黃大仙10名候選人中,8人曾落敗,比例同為8成;東區和大埔的敗部率亦有約6成。
地區直選方面,171名參選人有72人曾於上屆落敗,比例約為42%。東區、九龍城、深水埗、黃大仙、沙田、離島、屯門及元朗,敗部比例佔50%或以上。比例最高的是東區,登記參選的10人中,7人在上屆落敗,比例高達70%;其次是元朗,參選的13人中,9人在上屆落敗,比例為69%;黃大仙的敗部率亦超過6成。
6區「地區委員會」10人爭8席 灣仔5人爭4席
這次區選亦出現「低競爭」現象,尤其在「地區委員會」界別中,例如中西區、南區、九龍城、黃大仙、北區和荃灣等6區,均是10人爭8席;灣仔5人爭4席;而沙田、觀塘和元朗20人爭16席,較「激烈」的選區是18人爭12席的葵青區。
地區直選方面,大部分經重劃的選區由4至5人爭2席,候選人較多的選區是大埔北和油尖旺南,有6人參選。亦有部分選區較低競爭,如東區的康灣、柴灣;觀塘東南、葵涌東、葵涌西、將軍澳北、沙田北、屯門北、元朗市中心、元朗鄉郊東及天水圍北等11個分區,均是由3人爭2席。
民建聯44地方選區均參選 再無「雙料」議員
今次參選名單中,各政黨以民建聯參選人最多,共有122人參選,包括78人參選地區委員會界別,以及44人參與44個地區直選,即是全港44區,民建聯均有派人參選。其次是工聯會,共派出46人參選。新民黨和經民聯分別派29和20人參選。
另外,以往立法會議員兼任區議會議員的「雙料」議員並不罕見,亦會成為區議會選舉焦點之一。不過,這次提名名單,不再有現任立法會議員參選,「雙料」議員將成為歷史。
鍾劍華:制度設計就是要打壓所有民主派、反對派
香港社會政策及公共行政學者鍾劍華向《光傳媒》表示,經過2019年區議會選舉民主派大勝、建制派大敗後,新選舉制度設計就是要打壓所有民主派、反對派,讓建制人士當選。因此,多建制敗將再參選的情況是必然發生。
鍾劍華又認為,每區低競爭是「建制派有協調、亦唔會傷和氣……夾好咗嘅」。今屆區選部分建制陣營或中間政黨不夠提名票入閘,鍾認為昔日有反對派的時候,以「開明建制」或打住「泛民」招牌的中間派還可能有市場,「現今政治環境下,而家呢班人作用好細,北京使乜留位俾你?」
至於今屆選舉投票率,鍾稱「一定不會高,但難估低成點」。他引用2021年立法會選舉約3成投票率為例,認為即使今次政府盡力催谷,亦不會有太大效果。
上屆投票率逾7成 泛民大勝
回溯歷史,上屆區議會選舉於2019年11月舉行,在超過7成高投票率下,民主派在大部分選區大勝,囊括逾8成議席。2020年,香港《國安法》生效;21年,全國人大落實香港政改方案,全面收緊香港各級選舉;今年5月,港府制訂《完善地區治理建議方案》,大幅減低區議會直選比例,並重新恢復委任制。
今次改制後區議會共有470席,包括179席由特首委任;新增的「地區委員會界別」共產生176席,只有地區「三會」(分區委員會、地區撲滅罪行委員會及地區防火委員會)成員才有資格參選,並自動成為該界別選民;地區直選則產生88席,全港被重劃44個選區,採以「雙議席單票制」,即每名選民可投1票,最高票的2人當選;餘下27席為鄉委會當然議員。換言之,470席中,只有88席由直選產生,比例約佔為總議席的19%。
而上屆區議會共有479個議席,除了27個鄉委會當然議員外,其餘452個議席全部由地方直選、以「單議席單票制」產生,直選比例94%。
相關文章
- 港聞區議會直選減至兩成 官員兼任主席 增議員監察機制 區議員:民主崩塌2023-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