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一 週二 週三 週四 週五 週六 週日
 12345
6789101112
13141516171819
20212223242526
2728293031  

專題〡港府用語新詞典 陳樂行:官員為表忠 免遭人話柄

「片區、短板、管用」,這些詞語大家明白當中含意嗎?近年香港政府官員的說話,乃至政府新聞公報,充斥愈來愈多並非港人慣用詞語,這些用語部分是中國官場慣用語言。《光傳媒》根據政府公報,統計部分用語的使用情況,發現部分詞語始自特首李家超。KongHub創辦人陳樂行向《光傳媒》表示,使用受眾不熟悉的語言,除了可能造成溝通問題,也可能影響當地的文化。他又認為,官員多用中國官場語言,是為了「表忠」,以免遭人話柄。

根據香港政府「新聞公報」,《光傳媒》統計部分港人日常較少用詞語的使用次數,包括「片區」、「短板」、「管用」、「節點」和「提速」,並嘗試了解詞語的意思,及流入香港的背景。

「片區」以往多見於港官到中國考察新聞稿

首個統計的詞語是「片區」,根據中國「百度」漢語,片區是指區域的分區,有時簡稱「片」。不過,中國的《現代漢語詞典》和台灣教育部的《國語辭典》均沒有這個詞語的資料。而香港以往一般不會用「片」來描述或劃定分區。

翻查新聞公報,這個詞語以往多見於香港官員到中國省市的地區考察,如2017年工業貿易署率團,與中小型企業委員會到南沙考察「自貿區南沙片區」。近年首次用於香港範圍是在2021年7月,特首林鄭月娥在立法會回答柯創盛有關新界北發展的提問,當時林鄭稱要整體考慮當區發展,「不是逐個片區去看」。

到了2023年8月,特首李家超稱位於落馬洲的港深創科園將有不同科技產業片區;政務司副司長卓永興其後補充,規劃的片區包括生命健康科技區、產學研區和人工智能等。

民建聯橫額曾見「大圍片」「火炭片」

值得留意的是,去年初民建聯沙田團隊的海報,被網民發現將沙田分成「大圍片」、「火炭片」、「市中心片」和「石門及沙田圍」四個部分,當時《香港01》《獨立媒體》均有報道,該黨沙田支部主席祝慶台當時解釋,沙田有很多小選區,由一個「片區」的社區主任負責,不過,祝當時未有回應會否統一所有橫額字眼,以「片」代表分區。

「短板」源自美國管理學理論

另一個香港不常見的詞語是「短板」,根據中國的詞典,詞語來自美國管理學家提出的「木桶理論」,意思是指人的短處、不擅長的地方。意思即是廣東話中的「缺點」、「缺陷」和「漏洞」。同樣,在台灣教育部辭典查無資料。

近年首見於新聞公報是2020年,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局長曾國衞指香港未能就23條立法,已成為國安短板和漏洞。自此,「短板」常被香港官員掛在口邊。今年首3個月,新聞公報出現該詞16次,已接近過去3年的總和,當中14次與23條或《國安法》有關。

李家超首引入「管用」

「管用」並非廣東話常見用法,港人一般以「有效」、「有用」來表達。新聞公報使用「管用」一詞始自2022年的《施政報告》答問會,李家超回答立法會議員何君堯為何未啟動23條立法時,李家超稱:「我希望為第二十三條立的法律,如果以內地的語言稱為『管用』,以我的語言表達則是『可以處理到我可以預計最極端的情況』」。

與「短板」相似,「管用」之後較常與《國安法》、23條或國家安全同時出現。不過也有例外,去年12月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出席「香港Web 3.0安全科技峰會」,用普通話致辭時,就稱「用舊技術手段去監管新發展是不管用的」。

根據新聞公報,自97年以來,「提速」一詞首次出現於09年11月,時任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陳家強在一次致辭中,稱香港要保持優勢,「只能不斷提速」。此後的10年間,「提速」只出現過21次,平均1年2次。不過,自2022年起,該詞使用次數急升至62次,不斷取代較慣用的「加速」、「加快」。

至於「節點」,台灣《國語辭典》包括4個解釋,全部與電腦或網絡相關,用來形容一個「連接處」;中國《現代漢語詞典》的解釋同樣與電路相關。由97至14年,節點在新聞公報只出現過3次,均與電腦網絡有關,包括一次電訊活動名稱。

自2016年港府積極投入中國「一帶一路」倡議,「節點」使用次數增加,新聞稿多次提及香港是倡議的重要節點。去年11月,除了形容香港是「一帶一路」節點外,李家超在一個論壇還稱香港正處於「由治及興的關鍵節點」。

兩岸詞典解釋比較

陳樂行:有教師「優化」取代「改善」

KongHub創辦人陳樂行向《光傳媒》表示,雖然能猜測上述部分詞語的意思,但並不完全掌握確切解釋,「問題就係咁,用唔熟悉嘅用語會造成溝通問題」。他舉例稱:「『片區』應該係指分區,大陸仲有一個用法叫『小區』,好似疫情期間話要『封鎖小區』,咁咩叫『小區』,個區有幾小?香港只有分成18區」。

除了溝通問題,語言與文化密不可分。陳樂行稱,中國官方用語部分是「較暴力」語言,例如「加大力度」、「做寬做闊」等,潛移默化下,這些用語會融入香港的語言中。又如中共強調唯物主義,經常在字詞後加上「化」,如「科學化」、「標準化」。陳樂行稱,曾聽過有香港的中文老師覺得「優化」字面意思較正面,因而取代「改善」、「改良」等用語。詞語出現在政府新聞公報次數

詞語出現在政府新聞公報次數

201920202021202220232024(1-3月)
優化362328543831856218
加大力度435846979531

「語言是塑造社會的工具」

語言學界有人認為語言是會隨時空自然演變,人們難以干預。不過,陳樂行認為,語言是塑造社會的工具,每個使用語言的人都參與塑造的過程,而中國政府正正是世上最着重語言塑造的政權。他引用《1984》的作者George Orwell的觀點,認為政治影響力與語言掛鉤,而使用「大陸化」的語言,將塑造出「大陸化」的香港。

至於港府官員使用部分港人不熟悉的用語,陳樂行認為是政治上的表忠,同時避免觸犯敏感用字,「費事遭人話柄」,以降低政治風險。

選擇有品味、合理念的語言 建立詞彙審美觀

對於廣東話的未來,陳樂行稱:「唔會消失,最後實有人講嘅」。他認為將來可能有兩個發展方向,因為語言交流融合,留港的香港人,使用的廣東話可能會接近於廣東地區使用的廣州話;海外港人就會繼續講目前的廣東話。但他補充,在中國很難避免廣東話的衰落,「好似廣州,十年間已經幾乎人人講普通話」。

陳樂行再三強調,「語言、用字係自己嘅選擇」,每人都可以選擇「有品味、啱理念」的用詞,他又鼓勵港人多欣賞有意思的創作,如歌曲、文學作品,「語言好主觀,但睇多啲唔同作品,通過比較,自然可以建立到自身一套對詞彙的審美」。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