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罷免案全遭否決|移台港人潘源良、陳慧投票  嘆民主非世襲 要好好保護

台灣今(26日)舉行「大罷免」,決定24名國民黨立法委員和新竹巿長的去留。填詞人潘源良和作家陳慧以手中選票,向選區中的立委表態。陳慧認為現時不少立委把黨放在首位,而非選民,籲台灣人珍惜自由,「民主不是世襲,不是禮物,是要好好保護的!」截至晚上7時,罷免案全遭否決,潘源良覺得,儘管大罷免過程艱辛,最終結果也未能如願,「但每個人追求的,不會因大多數如何而停下」。

中午12時,潘源良相約陳慧一起到票站投票,票站位於一個較為偏遠的活動中心。把車泊好後,二人走進中心,幾分鐘後就完成投票。今天台北天氣晴朗,烈陽下人們騎着機車或駕着車紛紛前來投票。潘源良直言:「一定要參與!」認為這是作為一個公民,必須要盡的責任。

過去幾個月,他觀察到除了年青人,台灣較為年長的人,甚至是一些國民黨老兵,也表達希望該黨不要過分「親共」,不能在立法院內有太過偏頗的決定,「他們都說希望國民黨能回到原本的初心」。他也留意到,一些如廟宇等的傳統、親建制社區空間,會開放給支持大罷免的民眾簽名、舉行集會及登記等,「這在香港是很難想像的」。

然而,他認為台灣和香港的制度顯然不同,「香港只有政府DQ(取消資格)議員,用各種理由取消民選議員的席位,而立法會的民選成份也未能影響大局,所以兩者不能對比」。

截至晚上7時,24席立委及新竹巿長罷免案,全數遭否決。潘源良認為,儘管大罷免過程艱辛,最終結果也未能如願,「但每個人追求的,不會因大多數如何而停下。大家繼續努力就是!」

港人:罷免權是最可貴的公民權利 民主是台灣最美風景

作家陳慧看到台灣年青人在地區努力爭取聯署到達罷免門檻,說十分感激年青人,「他們願意站出來,我就要聲援他們」。雖然立委選舉只是一年多前的事,但她指出國民黨和民眾黨的立法委員在這麼短的時間內,已肆無忌憚地做出不少事情,「例如帶隊返中國、大幅削減政府開支預算、口出狂言!法案幾分鐘就通過,完全缺乏討論,才會出現罷免的聲音」。

罷免案遭否決,也許很多人都感到失望,她亦心念每位曾在街頭巷尾遇上過的罷團志工,希望大家不要失望。「記住你們的熱情,曾讓我看到民主之火。今天的願望落差,是我們將要完成的功課」。

然而,目睹一年多以來的立法院會議亂象,讓她不禁反問:某些立委真的是民選嗎?質疑他們為何只以黨的利益為先,「完全沒有個人思考,無視選民聲音!」她坦言,這些立委固然把黨放在首位,「因為是黨幫他們勝出的,問他們『會否反共』也說不出答案,憑甚麼坐在立法院內!」

香港立法會會期4年一屆,「若對立法會議員不滿,只能在議會外批評,卻無法即時改變現狀,要等4年後選舉」。然而,台灣憲法賦予選民罷免立委的權力,「手上的票是有力的,作為一個自由的選民,有這個選擇權,是最可貴的公民權利」。

而作為香港人,陳慧覺得在罷免一事上,自己卻是一個台灣人,「今日有這個投票權,就要行使這權利。我的家鄉在香港,但我戶籍就在桃園,所以我要回來投票」。

如果要跟台灣人說一句話,她希望台灣珍惜自由、保護民主,「民主不是世襲,不是禮物,是要好好保護的!」潘源良則坦言民主自由是台灣最美麗的風景,「希望一代傳一代都有這個精神,起一個示範作用,證明民主制度是值得支持的,用自己行動去支持和延續」。

國民黨立委需被罷免超過6席 民進黨或重奪立法院主導權

「台灣大罷免」是一場由公民自發發起的政治運動,指部分立委在重大法案審議過程中未能充分反映民意,並質疑其在程序與內容上的處理方式。「大罷免」目標是透過正當、合法的罷免程序,對部分民意代表展開政治問責行動。今天進行第一波投票,決定24名國民黨立委和新竹市長高虹安的去留,8月23日則是第二波投票,決定另外7名立委的去留。

立法院自去年大選後,出現兩大在野黨國民黨、民眾黨聯手推出多項法案引起民怨,議會內衝突不斷,有評論指這次罷免不只是針對個別政治人物,更被視為選民對國會問責的具體行動。要罷免成功需要同時符合兩項條件,包括:有效同意票數多於不同意票數,以及同意票數達原選舉區選舉人總數四分之一以上。國民黨立委需被罷免超過6席,民進黨才有機會重奪立法院主導權。若罷免成功,被罷免人所屬選區,依法應在罷免案確定後的三個月內辦理補選。

中選會估計,一件罷免案的行政成本約為1,700萬新台幣(約452萬港元)。以31件罷免案計算,預計總成本將超過5億新台幣(約1.33億港元)。翻查資料,過去十年曾被罷免的政治人物有國民黨前高雄市長韓國瑜、民進黨前桃園市議員王浩宇、基進黨前台中市立委陳柏惟。

相關文章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