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壇|馮睎乾・「卓越教師」看得懂「愚公移山」嗎?

本年度「行政長官卓越教學獎」頒獎禮在上周五舉行,共29名教師獲獎,其中12人得「卓越教學獎」。有李家超這麼高質素的行政長官,由他認證的教師肯定「卓越」到無與倫比了。但當我看到一位「卓越教師」發言時,實難掩內心失望。
據媒體報道,今屆「價值觀教育卓越教學獎」得主、路德會聖十架學校教師羅秀玲說,人文科及中文科是推動国民及国家安全教育的重要平台,例如中文科教師講解「愚公移山」中「躺平」一詞,會問學生:「如果中国農民抱着『躺平』態度,咩都唔做,不種食物,你覺得国家會變成點呢?」羅秀玲稱這樣的教法,能向學生帶出国家糧食安全問題。
光是以上一句已有個大錯誤,表明羅老師不懂国情。「躺平」是2021年開始在大陸流行的網路用語,意思是拒絕順應社會期望,拒絕無謂的奮鬥,寧願無慾無求地生活,例如「不買房、不買車、不談戀愛、不結婚、不生娃、低水平消費」,藉此維護尊嚴,以免被割韭菜,淪為資本主義的奴隸。
由此可見,「躺平」是一種生活態度,並非「咩都唔做」,且「躺平」是有門檻的。事實上,收入微薄的中国農民根本沒資格「躺平」,他們只能「手停口停」。羅老師知道中国農工平均月入只有二千元人民幣嗎(假設中国官方數據沒有報大數)?若他們選擇不工作,很快就三餐不繼了。這不叫「躺平」,叫自殺。
當然,解錯「躺平」沒什麼大不了,畢竟那是中國語文科,不是「網絡語文科」。然而羅老師拿「愚公移山」作切入點反對「躺平」,不管她展示出來的爱国爱黨之情如何熾烈,也絕對是誤人子弟,且徹底糟蹋了這個經典寓言。
「愚公移山」帶出的道理,是不是像毛澤東所說,要「下定決心,不怕犧牲,排除萬難,去爭取勝利」呢?習近平顯然這樣理解,所以他在2015年才會說:「我們要立下愚公移山志,咬定目標、苦幹實幹,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確保到2020年所有貧困地區和貧困人口一道邁入全面小康社會。」
抱歉,「愚公移山」根本不是鼓勵你努力不懈、「鐵柱磨成針」的「正能量」故事。「愚公移山」出自《列子》,而《列子》是道家經典,不是現代網絡心靈雞湯。想了解故事的真正寓意,你必須找到解開密碼的鑰匙——那個唯一願意協助愚公一家的鄰居小孩。
「移山」計劃實行初期,愚公的助手僅有三個能夠挑擔子的子孫,四條友傻呼呼跑去鑿石挖土,把土石搬去老遠的渤海岸邊。唯一願意幫忙的外人,就是鄰居京城氏寡婦的小男孩,他剛脫掉乳齒(「始齓」),才七八歲。為什麼《列子》作者要加插這個角色呢?細心一想,就知道這個毫無機心的小孩,正是愚公的鏡像,也是智叟的對照。
故事中,有一「智叟」(即智慧老人)嘲笑愚公,說:「你實在太不智了!憑你風燭殘年的餘力,連山上一株小草也不能拔掉,何況泥土石頭呢?」(「甚矣汝之不惠!以殘年餘力,曾不能毀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愚公答道:「你太頑固了,根本一竅不通,連寡婦的小孩也不如。」然後愚公解釋,就算自己死了,還有世世代代子孫接力,而山上的土石不會增加,又何愁不能把大山夷平呢?智叟無言以對。故事結局是「神明打救」(即西方文學的「deus ex machina」):天帝被愚公的精誠打動,派遣大力神把兩座山移走。
這個荒誕味濃的超自然結局,已說明故事的主題並非「恆心」,不是說凡事「咬定目標、苦幹實幹」就能成功。七歲小孩這角色是十分重要的提示,他作為愚公的隊友,從側面反映出愚公也是個單純的人——不計較個人榮利,不盲從世俗觀念,思想靈活而開放,像一個精神上無拘無束的小孩子。看懂這一層意思,你才算基本上看懂「愚公移山」。
我這解讀並非什麼創見,根本是古人的共識。晉人張湛(許多學者認為他就是《列子》的作者或編撰者)注《列子》這章「愚公移山」,指出故事寓意就是:「(大人)以天地為一朝,億代為瞬息;忘懷以造事,無心而為功;在我之與在彼,在身之與在人,弗覺其殊別,莫知其先後。」即是說,有道之人有獨特的時間觀,億萬年也視為一瞬;他忘懷個人得失,事做成了,亦不求居功。
唐人盧重玄解《列子》這章,點出世俗積非成是、人云亦云的虛妄,批評眾人一輩子營營役役,讚許愚公不隨波逐流,能「求道忘生以契真」:「眾所共者,則為是焉。雖嗜慾所纏,從生至死,生既流蕩無已,死又不知所之;愚者營營於衣食以至終,君子營營於名色以至死,咸以為樂天知命,自古而然。若夫至學之人,必至於求道忘生以契真。」
看懂嗎?古人看「愚公移山」,總着眼於愚公的智慧(「愚公」這名字明顯是反諷,說明了故事重點是他的「大智」),賞析他的思維如何超脫世俗之見,而非強調他咬實牙關拼命苦幹——要宣揚這種堅毅勤勞的價值觀,老師應該講的寓言不是「愚公移山」,而是「十里山路不換肩」才對。
可見真正明白「愚公移山」精神的人,非但不會反對「躺平」(這個態度根本就很道家),反而會大力支持,因為「躺平主義者」像愚公一樣,都是用自己的方式打破世俗觀念、挑戰社會期望。「躺平」不是什麼都不做,而是立定決心唔聽你支笛、懶理「智叟」高見,做自己想做的事。
「愚公移山」,本來是個難得能啟迪心靈,到廿一世紀仍有意義的中國寓言——想一想吧,今天專心致志研究、站在昔日巨人肩上不斷顛覆人類既有觀念的科學家,不就是名副其實的愚公嗎?可惜,現在卻被「卓越教師」拿來穿鑿附會,扭曲成不倫不類的「国安教育」,不但浪費學生時間,也侮辱了中華文化。
授權轉載:馮睎乾十三維度
註:論壇版歡迎投稿,來函請電郵至editorial@photonmedia.net並註明「論壇版投稿」。本論壇發佈之內容均為作者個人觀點,並不代表《光傳媒》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