韌性創新實驗室報告|《國安法》及23條嚴重限制香港新聞自由及公民社會監督政府功能

韌性創新實驗室今(16日)發表「維護香港資訊自由:挑戰、機會與出路」報告,指自《國安法》及《維護國家安全條例》實施後,香港的資訊空間明顯受限,條例嚴重限制香港新聞自由和公民社會監督政府的功能,甚至鼓勵政府隱藏公共數據,偏離國際人權標準。

報告指出,香港的資訊存取和傳播日益「刑事化」,令政府透明度下降、媒體被壓制、企業數據可取得性減低,影響記者、商界、研究人員和國際組織。報告結合去年8月至11月期間進行的10名香港公民社會成員訪談,包括5名記者、2名人權捍衛者、1名研究員、1名基金會職員以及1名財經分析師。

研究結果顯示5個香港資訊自由的挑戰,包括缺乏檔案法和資訊自由法,導致政府不透明和任意銷毀紀錄;記者被審查、簽證被拒、騷擾及被捕;港府增加數據移除、拒絕資訊要求,並透過法院禁制令壓制重要資訊存取;《維護國家安全條例》對「國家機密」和「間諜活動」定義模糊,使研究人員、商界及記者面臨被起訴風險;金融數據透明度的限制、國安法例的域外應用威脅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吸引力。

針對限制資訊自由對香港新聞自由的影響,報告指《國安法》及《維護國家安全條例》擴權予當局封鎖可公開獲取的資訊,對「國家機密」、「間諜」、「境外情報組織」等定義模糊,個人和組織僅因傳遞或分析資訊即可能被控觸犯國安罪行。而條例對程序正義的侵蝕(如延長羈留時間、限制選擇律師權利)則加劇寒蟬效應,令合法資訊傳遞出現倒退。香港記者在此嚴峻環境下工作,除面對直接審查和自我審查,還遭到各種形式騷擾。

記者透露編輯決定不報道《如水》 因該雜誌團隊有被通緝人士

參與訪談的記者Bernard表示,編輯們會以各種方式淡化敏感新聞內容,「我們經常有很好的新聞故事可以報道,但必須先問高層是否可寫,他們大多會否決。有時候雖然可以刊登,但不能發推播通知,也不能放在網站首頁」。他又提到編輯決定不報道《如水》網站被封鎖一事,因為該雜誌的編輯團隊包括被港府通緝的流亡人士。

去年9月,香港記者協會指香港記者遭系統性、組織化騷擾。「維護香港資訊自由:挑戰、機會與出路」的受訪者亦提供相關實例,例如一名曾為多間媒體工作的自由攝影記者表示,有銀行就他收取某本地媒體的款項進行質詢,他家人亦遭騷擾,最終選擇離開這行業。

另一名記者則在歷史博物館拍攝與國安展覽相關的照片後,被不知名人士尾隨兩小時。一名擁有大量追蹤者的獨立記者則指記者和編輯被「起底」,恐嚇信件更會寄到其工作場所或親屬的學校。

有關公開資料申請方面,有研究員指出雖然根據《公開資料守則》可向政府索取數據資料,但擔心敏感的要求及平台知名度會招致政府報復,甚至封站,形容「平台的成功或許正是它的致命弱點」。

私人基金會職員揭公司收匿名信 指其資助的活動違《國安法》

流亡的前區議員及研究員John則指出,以往區議員樂於接收抗議信或民間請願,但目前政治環境已不再重視市民投訴,即使有傳媒關注也不為所動,因為這些議員並非透過公平選舉產生,無須回應民意。

而在香港一間私人基金會任職的X表示,機構曾收到匿名信,指其資助的某個學術活動違反《國安法》。基金會其後決定不派代表出席該活動。他認為可能跟基金會曾公開資助調查土地用途及長期批評港府土地政策的組織有關。

財經資訊方面,報告指香港交易所在2023年取消企業申請上巿須披露與中國相關風險的要求、去年5月中國首次中止披露「北向通」交易數據,不再公布經滬深港通買賣上交所和深交所證券的實時數據等。一名分析員表示無法確定這些限制是純粹基於市場穩定,或涉及國安考量,「若缺乏資訊自由,便無法正確反映股價,進而影響整個股票市場的運作」。

他又警告,香港一直是外國投資者掌握中國金融資訊的重地,若香港進一步以國安為由限制披露公司資料,將嚴重損害投資者對香港的信心。

報告提出補救措施 當局、商界、國際社會都有責

報告最後指出,並非僅就香港在資訊獲取方面的不足作出批評,同時亦提供國際標準及提出補救措施,供政府部門與持份者反思及探索改善資訊自由與言論自由的策略。建議包括制訂符合國際標準的檔案法及資訊自由法;行政當局應停止審查政策及移除公共資訊;商界、商會及投資者應要求港府清晰定義「國家機密」、強化企業政策抵制政府過度的數據要求、定期發布有關政府資訊要求的「透明度報告」; 加強對香港記者及研究人員的支援網絡,採用抗審查技術保障公共數據及數位檔案;聯合國應持續監察及報告香港資訊自由情況,加強對中國及香港的外交壓力。

韌性創新實驗室(Resilience Innovation Lab)由來自亞洲的資深研究員和人權捍衛者於2023年創辦,旨在促進民主、科技與公民社會韌性的協同效應,尤其是在威權主義當道、自由民主世界與開放社會受到威脅之時。實驗室目前專注於Web3科技研究、推動在衝突與後衝突地區之集體記憶與歷史的數位保存,建立資訊自由與法治制度之韌性,並促進在非民主政體中的法治文化。

相關文章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