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修例運動4週年,全球各地的港人組織均在「612」前夕舉辦紀念活動。今日(10日)於台北由香港邊城青年、台灣香港協會等多個公民社會團體舉辦主題為「逆風並行 再見香港」的大遊行,下午3時從台大正門出發,參與者拿着寫上香港民主歷程的橫額如2014年雨傘運動、2019年反修例運動等遊行,遊行開始時天清氣朗,行至中途,卻遇上大雨,4時30分到達自由廣場終點後,進行集會,最後以唱《願榮光歸香港》作結。大會宣布約有1000人參與。
中學生black bloc參與
從香港到台灣讀書的中學生芝仔(化名)參與今次遊行,希望在能力範圍內能夠做的就去做。他是隊伍中,以black bloc參與遊行的其中一位,獨自一人,默默跟着隊伍走。現時香港已無法紀念612,他覺得自己更有必要出來,「做埋佢哋嗰份!」回想四年前的612,當時只得15歲的他,是第一次參與遊行示威。他認為這一日在反修例事件中,非常重要,因為在外地跟別人解釋香港的政治情況,第一件事就是說200萬人遊行。雖然現時出來遊行,他覺得也許會有風險,「但在香港時,有手足曾經救過我,我條命是別人救回來的,現在就是把我的命回饋社會」。
來自香港的F,四年前的612是第一次參與遊行,那時他還是中學生,到了台灣後,他覺得不能忘記四年前的事,需要繼續關注香港的人權及自由民主狀況。同行的P在四年前的612也是第一次參與社會運動,那天的一切他還清晰記得,這一天的意義很重要,因為這是香港反修例運動的開始,他覺得現時在台灣參與遊行即使有風險,但也希望走出來,「如果因害怕而不出來,就沒有人出來了」。f覺得在台灣遊行,可以讓仍然在香港的人知道一直還有人在堅持,亦想讓台灣人知道如果今天不捍衛,日後將會失去自由。
比去年少港人參與
前區議員黎國泳表示,預計不會太多人出來,所以更要出來遊行,「我反正都返不到香港了,沒有包袱,就豁出去」。他手拿着從香港帶過來的「光復香港時代革命」旗,觀察到這次遊行,相對以往,少了很多香港人,卻多了台灣本地的公民團體,「他們都是跟香港人擁有共同價值的,這也是好事,證明香港議題的活動能夠『落地』,只可惜香港人較少。」這次遊行,他希望讓香港人看見種籽吹到對岸仍然會發芽、落地生根,從前在香港一直在做的事,現在依然在台灣努力地做。
台灣人劉小姐在反修例事件的時候身處香港,覺得香港人在台灣是屬於少數,所以更應該支持香港議題的遊行,四年前在香港感到憤怒和悲傷,當時香港人的要求很簡單,但政府偏偏不做。而今天出來遊行是一種很好的情緒發洩,因為這幾年香港人實在很辛苦。但她覺得台灣人對他國議題比較冷感,「他們沒有經歷過,就不知道那種痛,上一代經歷過白色恐怖才會知道」。
立委關注香港議題
參與遊行的台灣立法委員洪申翰表示每年也會參與港人舉辦的遊行,他說四年前台灣人看到香港人很強的意志,「這樣高比例的人數站出來,但短短幾年北京和港府對港人自由的巨大控制,我們實在沒辦法樂觀,對於民主自由的守護,真的不是理所當然的事情」。他表示香港現時需要其他國家的支持,香港的自由是世界上重要的民主議題。而且台灣已是極少數有言論自由和政治自由的華語地區,「這是我們的責任,協助那些被中共極權打壓、不能自由說話的地方」。
香港邊城青年協會秘書長馮詔天(Sky)表示面對香港人權民主倒退、制度崩壞,過去的自由香港已不復存在,只能跟過去的香港「再見」(告別);但同時又相信只要香港人堅持信念,就會「再見」再聚,建立重生自主的自由香港。
對於律政司向法庭申請《願榮光歸香港》禁制令,日後此曲也許不能夠在港演奏,他認為這首歌是屬於香港人的歌,他覺得在台灣播此曲及在遊行集會中唱此歌,可以令在港的港人知道海外還有很多人支持他們,「在台灣,我們有這空間就有責任去做。我們在遊行沿途一直播放此曲,就是想跟港府說,我們不會因為《國安法》是全球性的,就懼怕播放」。他表示,無論如何也會播此曲,因為這是港人心中的信念,是值得留下來的歌曲,「而不是在極權底下的禁歌」。
遊行隊伍一共分成6個小隊,主辦單位分別挑選了2003年反23條、2012年反國教、2014年雨傘運動、2016年魚蛋革命、2019年反修例,以及2020年國安法這6個近年香港的社會運動作為代表,並展示當時的一些訴求和標語。Sky表示,希望透過遊行,讓台灣大眾了解香港的民主抗爭不只有2019年,而是香港人過去二、三十年一直為民主而奮鬥,大家在爭取民主價值這個方向上是目標一致的。
台港會理事長桑普希望藉着這個遊行向台灣人展現香港人對民主價值「拒絕遺忘,毋忘初衷」的精神,香港人也並非只有只顧賺錢、自私自利的人;並提醒台灣人以香港沉淪為鑑,明白捍衛主權、對抗中國侵略的重要性。
邊城青年正計劃在「612」當日於台北進行頌唱《願榮光歸香港》的快閃行動,台港會方面則計劃在8月仿傚早前在英國舉行的Hong Kong March,於台灣全國各地舉行「香港文化節」;至於反修例運動的其他重要日子,兩個組織均計劃舉辦講座或對談會等,但以上活動細節仍須再作商討。桑普表示,希望透過這些活動能夠讓台灣人對港人的感受和價值觀有更深入了解,從而促成雙方共融、互相尊重,建立憂患共同體的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