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一 週二 週三 週四 週五 週六 週日
 12345
6789101112
13141516171819
20212223242526
2728293031  

《華爾街日報》指香港從國際金融投資樞紐轉趨「中國化」 許正宇反駁報道非基於數據事實

《華爾街日報》上周四(14日)刊登一則題為《北京如何掌控香港金融中心-並將西方甩在身後》報道,指香港曾是首屈一指的投資樞紐,近年愈趨「中國化」。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許正宇於上周五回應,反駁報道依賴酒吧閒談和主觀意見,而非數據事實,斥報道「推銷關於香港作為全球金融中心角色演變的錯誤論述」。

《華爾街日報》本月14日刊登一則題為《北京如何掌控香港金融中心-並將西方甩在身後》(How Beijing Took Control of Hong Kong’s Financial Hub—and Left the West Behind)報道,指這個曾是全球首屈一指的投資樞紐,正以驚人的速度變得更「中國化」,因為國際金融機構、企業和外籍人士正逐步撤離。

報道指外國銀行今年在香港的首次公開募股(IPO)只佔五分一,兩年前還有約一半。中國銀行已取代西方銀行,成為香港債務資本市場的主要獲益者。私人銀行家愈來愈多服務中國百萬富翁,而不是過去幾十年的外籍富翁。企業招聘者表示,普通話已成為求職必備技能。

華爾街高管們表示,他們仍致力在中國開展業務,然而很多西方銀行家和投資者私下對交易模式和文化轉變表示遺憾。他們認為,這會削弱香港的多樣性,導致高風險金融行為的透明度下降、監管減少。
報道引述一名華爾街銀行投行主管指,隨着普通話的使用激增以及中國銀行的激烈競爭,他現時在香港感到有點疏離。他說:「這仍然是一個世界級的城市,但我不認為我們還能稱它為一個世界城市了」(It’s still a world-class city, but I don’t think we can call it a world city anymore)。

報道引港府聲明 官方數據

報道引用港府聲明,指任何聲稱香港正變得不再國際化、愈來愈像中國的說法,完全不符事實,跟據全球金融中心指數,今年9月香港再次與紐約、倫敦並列全球前三大金融中心。
除了港府聲明,報道亦引用數據,指今年已有56間公司在香港上巿,其中79%沒有聘用外國銀行作主要保薦人。跟據香港官方數據顯示,2022年以香港為區域總部的中國公司數量是30年來首次超過美國公司。截至10月底,中國公司佔香港股市總價值80%,10年前此比例為60%。

然而,外資銀行在港最擅長的業務,即作為中國公司與全球投資者的聯繫人,已不再是中國客戶在香港的優先事項。前瑞信集團亞太併購主管加拉赫(Joseph Gallagher)表示,「香港從一個泛亞洲投資銀行中心變成了一個中國投資銀行中心,如今的香港市場實際上只是一個中國市場」。

許正宇4項數據反駁 斥報道「推銷關於香港作為全球金融中心角色演變的錯誤論述」

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許正宇於報道刊出翌日回應,指記者選擇依賴「酒吧閒談」和「主觀意見」,而非基於數據和事實,包括當局應記者要求提供的資料。許又斥報道「推銷關於香港作為真正全球金融中心角色演變的錯誤論述」(to peddle a false narrative about Hong
Kong’s evolving role as a truly global financial centre)。

許正宇以四項數據回應:香港銀行業依然高度國際化,全球百大銀行有逾70間在港營運;香港資產與財富管理行業的資產管理規模(AUM)增長至4萬億美元;全球首十大資產管理公司均已在港設立亞洲區域總部;去年有超過1,270間美國公司在港運營,同期增長約1%。

他強調香港仍是外國投資者進入不斷增長的中國市場的首要門戶,會繼續爭取在競爭中保持領先地位。

相關文章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