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一 週二 週三 週四 週五 週六 週日
 1
2345678
9101112131415
16171819202122
23242526272829
3031  

北大學者:中國青年失業率恐達46.5% 較官方公布多逾一倍

中國國家統計局日前公布上半年全國就業數據,其中六月份的青年(16至24歲)失業率高達21.3%,繼3月份的19.7%後,再創2018年有紀錄以來新高。不過,現實情況可能更加嚴峻。中國《財新網》刊登一篇由北京大學學者撰寫的文章,指若把1,600萬名不在學、又「躺平」不工作人口計算在內,青年失業率恐達46.5%,較官方高逾一倍。

中國國家統計局於17日公布數據後,《財新網》當晚上載一篇由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經濟學副教授張丹丹撰寫的專欄文章。文章題目為「可能被低估的青年失業率」,雖然是付費文章,但內文及截圖瞬即在中國網上流傳,受到網民熱議。

張丹丹在文章指出,根據中國國家統計局年初數據,16到24歲青年約有9,600萬人。官方數據將其分為「非勞動人口」(6,400萬)和「勞動人口」(3,200萬)。而政府計算青年失業率時,只有計算勞動人口中的失業情況,而未有將非勞動人口,但又不在學的人計算在內。

文章指,在6,400萬非勞動人口中,只有4,800萬人在學校就讀,其餘1,600萬人是由於市場就業情況不理想,「選擇觀望、等待,或者暫時退出勞動市場的『隱性失業群體』」。文章更稱,當中大部分是「躺平」(不工作)、「啃老」(依靠家中長輩)而不工作的「全職子女」。張丹丹推算,若把這1,600萬人計算在內,今年3月中國青年失業率最大值達到46.5%,遠高於官方早前公佈的19.7%。

翻查資料,今年4月,中國國家統計局公布,3月份3,219萬青年勞動人口中,2,587萬就業;632萬失業,失業率為19.6%。官方新聞稿指,另外6,418萬青年是「沒有參與勞動力市場,主體為在校學生」。

張丹丹的文章又總結青年失業率高企的原因,包括疫情後經濟增長放緩、2021年起中央對房地產、教育及互聯網行業的規範措施,以及人工智能取代部分工種等。文章特別指出,多個行業的政策規範,以及人工智能興起,對高學歷青年的衝擊相當大。

然而,人力市場需求減少,供應卻不斷增加。文章續指,2022年中國大專以上畢業生人數多達1,053萬,較21年的約900萬,急增150萬。受疫情影響,過去幾年很多學生以「延遲畢業」來「規避就業」,導致今年畢業人數大幅增加。她又預計明年畢業人數,再較今年增加100萬,至1158萬人。

文章最後預計,青年失業率在本月和下月會繼續上升,呼籲畢業生降低就業和薪酬期望,「先就業,再擇業」,待經濟復甦,才能真正改善青年失業問題。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