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一 週二 週三 週四 週五 週六 週日
1234567
891011121314
15161718192021
22232425262728
2930  

紀錄片《幸彤在監獄》全球放映 鄒幸彤:要笑着應戰 自由被剝奪 笑容不能被奪去

《幸彤在監獄》,一齣關於支聯會前副主席鄒幸彤的紀錄片,即將在台灣、馬來西亞、英國、加拿大等地進行社區放映。片長1小時45分,紀錄了鄒幸彤身邊人的訪談,側寫一個追求民主自由、公義的大律師成為政治犯的經過。片中倒是沒有太多鄒的影像紀錄,以別人的眼光看她的工作,儼然成為當下香港狀況的一種隱喻,試映會主辦人禁不住說:「外面的人談論香港,但我們留下來的,卻無法出聲」。這齣紀錄片,不會在香港放映。

「盡做,坐監不是一切的結束,也可以維持能見度,不是坐監就會消失。今時今日要消失一個人並不容易」。紀錄片開首,播出鄒幸彤於2021年被捕前的訪問片段。被關柙2年5個月,她沒有消失,在庭上的陳詞,慷慨激昂,還在獄中通宵撰寫23條諮詢意見書。她一直有被看見。

鏡頭一轉,一群人在山上大叫「彤彤」,遙望大欖女懲教所。人們當然知道,她應該無法聽見叫喊聲,明知沒可能,但仍必須這樣做。紀錄片中,鄒幸彤的訪談只有寥寥數個,大部份內容都是訪問認識她的人,這樣側寫一個人物,對於紀錄片拍攝者來說,絕不容易。儘管困難,但必須讓世人看見這個已被關柙了880日的香港女子。「由始至終,她只想堅持爭取自由民主」,她的朋友在片中說。

紀錄片中,一群人在山上向着大欖女懲教所大喊「彤彤」。(相片:Asian Commons)

2022年,鄒幸彤透過律師林洋鋐申請放寬傳媒報道保釋程序限制的司法覆核,林於紀錄片中說,被定罪的被告,要一直堅持信念實在不易,「她非常清楚自己堅持的信念,要很大道德勇氣」。他憶述,第一次見鄒,是在六四燭光集會,「當時支聯會找年輕人接棒,她作為副主席在台上讀大會宣言。之後就是在佔中九子案的庭上,她當時協助其中一位被告」。

但一切也不及看見被關柙在大欖懲教所的她,「很驚訝,她面對牢獄仍處之泰然」。他們討論案情,她甚至不把自己當成被告,能夠客觀地分析和討論,不會因為自己在囚而感到壓力和沮喪,「要做得到,真的不易,她對爭取自由的希望,有着不平凡的勇氣」。

「支聯會秉持的是立場和原則,就更不能退縮。身在其位,我唔做,邊個做?」鄒幸彤說。

一盞小黃燈下 通宵寫23條諮詢意見

紀錄片於台灣首映,私人試映會主辦人Kittie(化名)說鄒日漸消瘦,現在大家都叫她做「鄒瘦嗱」,Kittie笑着談關於鄒的事,「彤常說,要笑着應戰,笑容不能被剝奪」。自由被剝奪,惟有笑容不能被政權奪去。

今年1月,終審法院裁定2021年六四維園悼念集會案,律政司終極上訴得直,鄒幸彤由還柙變成即時監禁,「泊正」意味着要「返工」,Kittie說這樣令鄒少了時間寫信,早前撰寫《基本法》第23條立法公眾諮詢文件的意見書時,就只能晚上「挑燈」、通宵趕工寫,「要到走廊或廁所旁,有燈的地方才能寫」。諮詢意見書字字鏗鏘,她在一盞小黃燈下,伏案書寫,明知徒勞,卻不願放棄。

「她知道自己寫的東西悶,但早前獲頒『光州人權獎』仍要寫下萬字感言。她很在意大家的反應,大家是否看到她的訊息,她不想自說自話」。但Kittie不諱言,鄒在獄中無法完全掌握外界的事情,不希望斷絕交流,是她最着緊的事。很多人問,還能做甚麼?Kittie說,寫信很重要。又有人說不知應該寫甚麼,她覺得日常生活大小事情寫下來,就很好。

社交媒體專頁「小彤群抽會」由鄒的朋友開設,發佈她的獄中情況和文章。當中不時提及她被關「水飯房」(獨立囚室),更為她冠以「水飯女皇」之名。獄內狀況,很多無法言明,外邊的人也不敢多說,怕影響牆內之人。

然而,關於她的紀綠片在世界各地進行社區放映,會否為她帶來壓力?甚至令獄中的她被針對、陷入更壞情況?Kittie坦言,鄒只略知紀錄片一事,「她覺得,大家各自努力,你有你拍,她有自己要做的事,例如《願榮光》禁制令上訴、23條等」。

說說對朋友的感受 咁都犯法?

鄒念茲在茲的,是言論自由,認為面對強權,不能被噤聲。在白色恐怖下,Kittie亦面對壓力,很多人叫她不要辦放映會,甚至要跟鄒割裂,「我今天講的,是我的朋友,我對這位朋友看法,這樣也犯《國安法》嗎?說說對朋友的感受,也要拉要鎖?」

鄒是支聯會前副主席,亦是大律師,過去曾參與不少中國維權工作。前支聯會常委、「天安門母親」運動成員劉家儀於紀錄片中提到,對鄒來說,大律師是一個工作,以這個角色為社會付出,然而,民主才是她的志業。

片中不少被訪者都提到幸彤是「傻大姐」性格,但工作時的她卻是非常認真,而且擁有非常強的記憶力和邏輯思維。(相片:Asian Commons)

「我們是酒友、戰友,是民主路上的好伙伴」,她說,在這條路上,鄒早已做好心理建設,「已預了有坐(監)的一日,但無論如何她也不會放棄言論自由,尤其是在六四這件事上,點了三十多年的燭光,不會啞忍、不能接受,這是campaign的一部份,必須走到這一步」。

點起燭光 讓他人知道自己並不孤單

前社民連主席黃浩銘在2021年六四當晚,站在維多利亞公園唱起《自由花》,「雖然維園清空,但我們並不孤單。失去一個公共平台,香港再不能發聲,被孤立,久而久之,大家就不再說話」。那天原本是三人行,鄒卻在當天早上被捕,他跟支聯會前常委徐漢光按原訂計劃二人到維園去。他堅持被看見,鄒也有相同理念,「她覺得即使是很微弱的光,但只要有人點起燭光,讓其他人發現原來有人跟自己一起的,民主運動才不會完全死亡」。

這樣的一點光,在牆內的她亮起了,讓人看見,卻又不能太亮。劉家儀在外邊,也沒有放棄,2023年六四當天,鄒在獄中絕食,劉家儀身穿印有燭光圖案和「真相」字眼的T-shirt,手持印有「堅守良知與追求自由的人」的紙張在維園默站,隨後被警方以「作出具煽動意圖的作為」罪拘捕。

「大中華膠」也能關心香港民主

有人指鄒在2019年反修例運動中缺席,作為爭取「建設民主中國」多年的支聯會副主席,在2016年後本土派冒起、屢批支聯會舉辦六四晚會是「行禮如儀」的政治環境下,她到底如何定位與自處?

作為鄒的朋友,Kittie說這存在着很大誤解,「關心中國民主,不代表不關心香港民主,在過去大大小小的示威遊行中,支聯會都派很多人出來做糾察。幸彤在情感上可能很(大中華)「膠」,但對她來說,自由民主這些普世價值永遠是先行的!2014年、19年,她協助很多手足打官司,只是沒有公開說」。

「你要做嘢,就唔好講嘢。講太多嘢,就做唔到嘢。」

在獄中的這些日子,鄒幸彤最關心的,是香港人對一些事的看法和反應,亦關心其他在囚政治犯或正在審判中的案件,「想知大家是否真的很害怕、很靜,關心手足狀況,以及他們出來後的生活等」Kittie說。

她關心外邊的人,外界也掛心牆內的她。雖然她總是希望以開懷的態度面對,但也有失落之時,「攰就抖下,抖下無咁灰」,她對自己說,也是對所有人說,「我唔係一個人做嘢,係成team人做」。如果可以,就讓我們幻想那些素未謀面,卻有着相同信念的人,是無法割裂的一team人吧。

(相片:Asian Commons)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