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一 週二 週三 週四 週五 週六 週日
 1
2345678
9101112131415
16171819202122
23242526272829
30  

【深度專題|「北都」推倒十年規劃 沙嶺殯葬城壽終正寢 火化爐勢不足 殯儀館恐加價】

歷經3屆政府、規劃逾10年,並已斥資近20億元進行前期工程的「沙嶺殯葬城」,原擬興建20萬個龕位、10個火化爐及殯儀館,應付香港未來以十年計的需求,最終在特首李家超在今年的《施政報告》宣布計劃「壽終正寢」,沙嶺用地將改作「北部都會區」發展創科及相關用途。有殯儀業人士指出,現時出殯服務需求大,租用部分日子殯儀館已要排3至4星期,若港府沒有替代方案,將無法疏導設靈出殯日期。

早在2012年,政府雄心壯志、揚言在沙嶺墳場旁的山坡,興建20萬個龕位、10個火化爐及殯儀館的「超級殯葬城」,當時提交至立法會文件更形容「為市民提供全面的『一條龍』殯葬服務」。

項目早年已獲得立法會同意撥款20億元進行前期工程。不過,隨着「大灣區」規劃,加上一河之隔的深圳居民強烈反對,原先同意方案的議員「轉軚」,前特首林鄭月娥宣布大幅縮減規模。至今年《施政報告》,李家超決定將僅餘的20萬個龕位項目取消,用地改為創科用途,整個殯葬城計劃正式「胎死腹中」。

謝展寰:龕位可用至2040年 關注組織質疑「發水」

20萬個龕位規劃一夕消失,特首李家超早前表示,全港現有45萬個龕位,單計屯門曾咀已有25萬個,「所以唔係話沙嶺嗰個最大」,又指未來龕位供應將超過80萬個。環境及生態局長謝展寰補充,近年綠色殯葬數字持續上升,加上離世親人可共用龕位,預計本港龕位數目可用至2040年以後。

不過,各界關注骨灰龕法案大聯盟召集人謝世傑質疑有關數字,他向《光傳媒》表示,曾蔭權擔任特首年代曾提出的「區區有龕場」計劃,在18區物色了24幅地,最後修正為22幅。現時有16幅完成諮詢,預算可提供約69萬個龕位,扣除沙嶺計劃的20萬個,即剩下約50萬個。

謝世傑表示,上述龕位是由2019年起供應市場,以香港每年約5至6萬的火化數字,即50萬個龕位約可供應9年,即至2028年已用完。謝續指,「屯門曾咀有超過15萬個位;沙田石門在2025年亦有4萬個位,未來幾年龕位供應的確不算緊張,但幾年後呢?若然政府這麼有信心,應該公布各區未來龕位供應數目」。

對於殯葬城計劃消失,謝世傑直言完全是長官意志,「經過多年規劃,無論議會和市民都有共識,亦是民生需要。而取消計劃完全沒有客觀數據支持,政府亦沒有替代方案,施政相當粗暴」。

食環署數字未盡準確 2035年火化設施恐不勝負荷

除了龕位,同樣可能出現緊張的是火化場的火化節數。據悉,食環署現時共管理6個火化場共34個遺體火化爐(包括哥連臣角10個、鑽石山6個、和合石8個、富山4個、葵涌4個及長洲2個)。其中,和合石有2個火化爐是近年增建,並於去年4月才投入服務。

食環署今(27日)回覆《光傳媒》,指34個爐「每年可提供約60,000節火化時段」。

不過,《光傳媒》發現,政府回覆數字或未盡準確。首先,根據食環署回覆,每個新爐平均每年可提供2,200節火化時段,和合石兩個新爐應可提供4,400節,再翻查早前「沙嶺殯葬城」規劃文件,原來32個舊爐正常運作每年可提供52,840節,故34個爐合共每年提供57,240節(即日均156節),並不足署方所指的6萬節。

再者,早前政府文件亦指出,火化爐的使用年限通常為15至20年,除和合石及哥連臣角已在2013和2015年完成重置,其餘火化爐分別預計在2023至2026年期間,或2033至2038年進行重置,重置期間的火化時段將不敷應用。換言之,在火化爐重置期間,火化節數將少於日均156節。

根據政府統計處今年8月出版的《香港人口推算2022-2046》,隨着香港人口增長和結構變化,每年死亡人數將逐年增加,由今年約5.5萬人,增加至2030年的5.9萬人,2035年的6.7萬人,以及2040年的7.6萬人。以上述數字計算,日均死亡人數將由今年的149人,逐步上升至2030年的162人、2035年的182和2040年的207人。

以現時超過9成遺體以火化處理計算,現在日均約有140具遺體需火化,目前火化爐尚可負荷。不過,到了2035年,每日或有逾172具遺體需火化,與現時每日負荷上限相差近20節,還未計算重置火化爐的影響。

食環署現時透過「網上預訂火葬服務系統」接受市民預約未來15天的火化節數。根據系統顯示,未來15天,全港6個火化場每天共提供125至163節火化時段,周六、日節數明顯較平日多。根據系統顯示,鑽石山未來15天(11月28日至12月12日)已預約爆滿;富山和葵涌只有1天可預約;和合石和哥連臣角則在12月4日後有較多日期選擇。

殯儀業人士:租用殯儀館要排3至4星期

福臨壽儀負責人Winnie Ho向《光傳媒》表示,現時大部分家屬都會選擇火化,所以周末、特別是市區的火化設施和殯儀禮堂供應特別緊張。她稱若只增加火化設施,而不增加殯儀禮堂一樣無法解決問題。她指出,現時租用部分收費較相宜的殯儀館,有時已要排3至4星期。政府不再興建殯葬城,而又沒有替代設施,將無法疏導設靈出殯日期。

對於龕位供應,Winnie則較樂觀,她指在政府新措施下,食環署出售的龕位並非永久使用,首次認購為期20年,之後每10年續期。若龕位持證人沒有再續期,食環署會將骨灰遷出。加上新規定下,一個龕位可以安放多位先人,以及綠色殯葬較以往普及,龕位需求較之前低。

食環署:諮詢區會 和合石新建10爐6禮堂

食環署回覆《光傳媒》指,當局會留意實際情況,有需要時會增加額外火化時段以應對需求。此外,政府計劃在和合石墳場興建新火葬場,包括興建10個火化爐、6間禮堂及其他附屬設施,並已諮詢區議會。

食環署補充,截至去年10月,轄下12個公眾骨灰安置所共設有約45萬個骨灰龕位,當中約12.9萬個龕位可供編配,包括已落成的曾咀靈灰安置所。此外,政府將會興建及興建中的公眾骨灰安置所可提供共約42萬個龕位。並稱政府確保公眾骨灰龕位的中長期供應穩定。

規劃十年 斥資20億 一夕推倒

「沙嶺殯葬城」規劃要回溯到2010年,時任特首曾蔭權提出全港覓地興建骨灰龕安置所,應付各區需要。當時政府在18區覓得24幅可供興建骨灰安置所的用地,沙嶺是其中之一,及後政府進一步將該地規劃成「超級殯葬城」,並在2012年食物及衞生局委託顧問完成可行性研究。

根據政府文件,整個殯葬城需清理官地和收地面積達25公頃,計劃興建有10個遺體火化爐的火葬場、有30個禮堂的殯儀館、一座訪客中心,以及分階段落成共20萬個骨灰龕位安置所。在2013年,立法會財委會通過撥款6,600萬元,進行設計及勘測工程;在2017年,財委會再通過18.5億元撥款,進行平整和道路等基建工程。翻查會議記錄,當時撥款以大比數41比1,獲得建制和泛民跨黨派支持,唯一投反對票的是新界西議員朱凱迪。

政府當時預計,項目首階段可在2024年提供5.4萬個龕位;火葬場則在2027年投入服務。

民建聯贊成撥款 後斥政府規劃錯誤

然而,已上軌道的殯葬城項目,卻在2021年急轉彎。在2019年,中國國務院公布《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目標在2035年將大灣區發展成「國際一流灣區」。有份通過殯葬城撥款的建制派指責項目規劃錯誤。在2021年4月,特首林鄭月娥在立法會被民建聯議員陳克勤要求重新選址,林鄭當時堅稱項目規劃逾10年,「叫停項目影響好大」。

不過,林鄭在6個月後的《施政報告》提出發展「北部都會區」,並在記者會上表示,沙嶺殯葬城計劃將取消殯儀館及火葬場,僅保留靈灰安置所。至上月,特首李家超的《施政報告》第82段寫到,「政府已重新審視北區沙嶺興建公眾骨灰安置所的計劃,由於未來公眾骨灰龕位將有足夠供應,原定的兩公頃土地將改作創科及相關用途」。換言之,經歷10年規劃、聲言為市民提供「一條龍」殯葬服務的殯葬城計劃,正式「胎死腹中」。

2020202120222023*2030*2035*2040*
死亡人數(千人)50.651.363.654.659.366.575.9
日均138140174149162182207
*統計處推算數字
沙嶺殯葬城規劃時序
2010年 特首曾蔭權提出每區興建骨灰龕安置所,以應付各區需要
2012年 食物及衞生局就沙嶺墳場興建殯葬城完成可行性研究
2013年 財委會通過撥款6,600萬元,進行設計及勘測工程2017年 財委會通過撥款18.5億元,進行平整和道路等基建工程
2021年4月 特首林鄭月娥被建制派要求重新選址,林鄭稱項目規劃逾10年,「叫停項目影響好大」
2021年10月 林鄭宣布殯葬城將取消興建殯儀館及火葬場,只保留靈灰安置所
2023年 特首李家超在《施政報告》中表示,靈灰安置所計劃取消,用地將改作創科及相關用途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