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制媒體狙擊無國界記者《世界新聞自由指數》斥搞抹黑 RSF指研究方法公開透明

無國界記者組織上周公布《世界新聞自由指數2025》,香港較去年下跌5位至140位,更首次跌入「狀況惡劣」級別。組織近日被親建制派媒體狙擊,有媒體指其借新聞自由「搞抹黑」、「顛倒是非」,跟「獨派主導」的台灣政府關係緊密、「水喉」來自台府,金主還包括美國「反共大鱷」索羅斯旗下的基金會。RSF回覆《光傳媒》表示指數研究方法公開透明,可於組織網站查閱;組織是註冊於法國的獨立非牟利協會,資金來源均衡,帳目每年經由獨立審計員認證並刊登於《法國政府公報》。
無國界記者組織(Reporters sans frontières, RSF)上周五公布《世界新聞自由指數2025》後,連日遭到建制媒體狙擊。《大公報》報道指本港政界和傳媒業界譴責RSF借「所謂新聞自由」搞抹黑攻擊、罔顧事實、顛倒是非。該組織多次用新聞自由指數抹黑香港,「誣衊香港國安法頒布實施損害了香港的新聞自由,甚至協助潛逃海外的『港獨』分子召開新聞發布會」。
《文匯報》則有評論指,RSF戴着「意識形態濾鏡」,刻意放大個別案例,「無視香港止暴制亂、恢復秩序的重大成果,其報道本質是對『一國兩制』成功實踐的惡意污衊和扭曲」。又指該組織利用一切機會攻擊特區政府和香港社會,充分暴露其以新聞自由為名,「對香港法治和國家安全進行政治操弄的卑劣行徑以及其亂港禍港的險惡用心」。
《香港商報》亦刊登評論文章指,《世界新聞自由指數》毫無公信力可言,指調查僅有69名受訪者,而且都是該組織成員。
針對《世界新聞自由指數》「抹黑香港新聞自由」、無公信力的指控,RSF回覆《光傳媒》表示,指數是一個獨立的工具,以公開透明的方式進行,所有研究方法均可在組織網站查閱,問卷以100條問題為基礎,由來自各地的受訪者填寫,包括記者、學者、法律專家等。
RSF強調,組織根據受訪者對相關國家或地區媒體環境的專業知識進行挑選,而為了保障他們的安全和尊重保密協議,組織不會公開受訪者身份和人數。
新聞自由有界線? RSF:至少28名記者和新聞自由捍衛者以各種藉口被起訴 10人仍被拘留
《香港商報》評論文章又指RSF以「反派媒體」倒閉、記者逃亡為由,大肆抹黑香港新聞自由,指這些媒體因違反《港區國安法》而被「依法處理」,「此類媒體和記者並不具備代表香港傳媒業界的資格,更不應被視為香港新聞自由的象徵」。
評論續指「黑暴」事件期間,多間媒體因報道立場與「暴徒」不同,遭受暴徒騷擾和襲擊,記者遭網絡起底和言語攻擊,而RSF並未對此類事件發聲明是「雙標」,而且現時香港恢復穩定,香港新聞自由是更穩固而非狀況惡劣。
文章又表示言論自由不能獨犯國家安全和社會秩序兩條紅線,新聞自由有界線,不能違法更不能損害國家安全,「一些反對派媒體弄至今日田地,原因不在於新聞自由,而在於其所為逾越界線,公然為『分裂』、『港獨』宣傳,這些媒體當然是不容於法律,不容於香港」。
有關「新聞自由有界線」說法,RSF指出自《國安法》實施以來,至少28名記者和新聞自由捍衛者以各種藉口被起訴,當中有10人仍被拘留。數十間提供可靠、具事實根據資訊的獨立媒體,在壓力下被迫關閉。這一趨勢也反映在新聞自由指數的問卷回應中,受訪者強調新聞自由持續倒退,以及他們每天遭受的騷擾,包括法律、身體、網絡騷擾、起底、行政打壓等。
支持離散媒體? RSF:無數中國和香港記者為追求真相而作出犧牲
另外,針對RSF支持離散媒體、以記者逃亡為由抹黑香港新聞自由的指控,RSF駐台北倡議專員白奧蘭(Aleksandra Bielakowska)回應指,根據RSF資料庫數據,自《國安法》實施以來至少900名香港記者失去工作,其中數百人因壓力被迫流亡海外,在不同地區成立約10間獨立媒體,「這些流亡記者每天都面對中國政權發動的跨國打壓」。
她續指,去年有超過700名中國和香港記者獲得RSF緊急支援,當中逾七成用於支援被迫逃離的新聞工作者進行臨時或永久搬遷。組織亦為中國和香港記者進行培訓計劃,自2021年起向至少1,200名記者提供逾75場以普通話、粵語及英語的線上和實體培訓。
白奧蘭強調,《世界新聞自由指數》不應被視為香港的獨立媒體的「訃聞」,而是一個沉重的提醒,「無數記者為追求真相而作出犧牲」。
收台灣錢「捧台踩港」? RSF:去年曾公開批評台灣政府干預新聞報道
除了指RSF以新聞自由之名抺黑香港,建制媒體亦指控該組織與台灣政府及美國一些基金會有密切關係。《巴士的報》一篇評論批RSF與「獨派主導的台灣政府聯繫緊密」,又指其亞洲總部設於台北,「泵水」的水喉也來自台府,去年更獲台灣總統賴清德接見,可見其「捧台踩港」與「受人錢財」有關。
評論續指RSF「狂踩香港」的更大目的是反華,因其另一金主是美國「反共大鱷」索羅斯旗下的基金會,指若世界新聞自由排名是金錢和政治交易,有甚麼公信力可言。
RSF反駁指,組織是一個註冊於法國的獨立非牟利協會,自1995年起被認證為公益機構,組織的管理透明、獨立,不受任何政治傾向、經濟利益或宗教信仰影響。而且資金來源均衡,包括公眾與會員的支持(捐款、會費、遺產、贈與)、法國與國際的公共資助、私人贊助以及RSF專輯銷售。組織帳目每年都會經由獨立審計員認證,並刊登於《法國政府公報》(French Journal Officiel)中。
針對組織「捧台踩港」和「雙標」指控,RSF強調當認為媒體環境有問題需要被指出時,都會提出批評,組織過去曾呼籲台灣政府實行媒體改革,因為當地存在媒體兩極化、缺乏透明度、公營廣播資源不足等問題。
組織去年更曾公開批評台灣政府,指「公共電視台」(公視)應當局要求刪除並修改一則新聞報道,組織當時呼籲台灣政府承諾未來不再干預新聞報導。
相關文章
- 港聞2025年世界新聞自由指數|香港下跌5位至140位 首次跌入「狀況惡劣」紅色警戒級別2025-05-02
- 港聞記協新聞自由指數 業內評分創新低 92%從業員稱23條損害大2024-08-20
- 港聞記協新聞自由指數創新低 傳媒更顧忌批評中港政府 FCC引受訪者:黃色相都可能有問題2023-07-07
- 港聞港人對新聞信任度上升 李立峯:或與媒體報道趨單一有關2024-08-01
- 港聞無國界記者代表首次被拒入境|白奧蘭:香港已變成一個危險地區2024-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