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官陳嘉信被投訴「司法抄襲」 獲裁不成立 張舉能:應停止大篇幅抄襲訴訟各方陳詞

《國安法》指定法官、高院原訟庭法官陳嘉信早前被揭寫判詞時多次涉「司法抄襲」,遭終審法院首席法官張舉能「嚴肅訓誡」。司法機構昨(13日)公布陳嘉信就2021年一宗民事判決被投訴的調查結果,獲裁投訴不成立。專責法官小組指判詞有很大篇幅抄襲原告人的開案及結案陳詞,但裁決及結論則大部分出自法官手筆,表明「法官曾對證據及相關法律進行獨立評核及分析」。
這次投訴涉2021年判決的一宗民事案件,該案涉侵犯襲擊、騷擾和威嚇,投訴人指陳嘉信法官在案中抄襲了原告人95%的陳詞,亦未有對事實進行分析,因而作出錯誤的判決。由高等法院上訴庭法官彭寶琴、高等法院原訟庭法官陳慶偉和楊家雄組成的專責法官小組,進行調查後裁定投訴不成立。
小組指,「司法決定及判決首先必須反映法官的獨立分析和推理論證」,從判詞及與訟雙方的開庭和結案陳詞,可見判詞中「有很大篇幅抄襲了原告人的開案及結案陳詞」。然而,判詞中的裁決及結論,則「絕大部分內容均出自法官手筆」,表明法官「曾對證據及相關法律進行獨立評核及分析」。
法官顯然「並非無差別地抄襲和接納原告人的陳詞」,亦非沒有以獨立思考履行其司法職能。總括來說雖然法官的判詞抄襲原告人95%以上的陳詞,但他確實曾以獨立思考審理該訴訟,因此裁定投訴不成立。
雖然投訴不成立,但小組認為任何在判詞中大量採納訴訟各方陳詞的行為是「不可接受」,否則會令人「嚴重質疑法官是否已放棄其司法職能」、其行為是否能讓公義得以彰顯,故忠告他日後不應再這樣做。
終審法院首席法官張舉能及「投訴法官行為諮詢委員會考慮小組」均同意投訴不成立,張官強調原則上法官的職責是獨立公正地審理案件,而這點應在判詞中體現。這對確立公正無私的觀感和維護公眾對司法程序的信心是必不可少的。
若判詞中出現過多的司法抄襲,會令人質疑法官有否運用獨立思考作出裁決。他續指大篇幅的司法抄襲在任何情況下都應避免。他亦表示應當「明確提醒」陳嘉信,除非有例外情況,否則「應停止在判詞中大篇幅抄襲訴訟各方陳詞的做法」。在撰寫判詞方面,亦應向陳嘉信提供適當指導。
四度被質疑司法抄襲 曾審唐英傑案
翻查資料,2023年一宗民事案上訴庭判詞,揭陳嘉信在2020至2023年間,四次被質疑司法抄襲(judicial copying)或「廣泛整合」與訟雙方的陳詞,包括2020年兩宗分別涉逆權侵佔及藐視法庭案件;2023年兩宗分別涉「黃道益活絡油」和「鷹君集團」的案件。其中「黃道益活絡油」案的判詞,上訴方指有98%的內容跟原告陳詞一模一樣,餘下2%內容無一句完整句字由陳官寫出。
上訴庭批陳全盤抄襲,令敗訴一方感法官放棄司法責任,裁被告上訴得直,案件發還重審。張舉能法官當時回覆傳媒查詢時指,已就抄襲一事對陳官作出「嚴肅訓誡」,陳官表示明白和同意。
而在「鷹君集團」案的判詞,上訴庭則批陳在239段判詞中,有221段涉抄襲,程度和方式令人懷疑法官有否獨立地履行司法職務,以至公義不得彰顯。上訴庭最終裁定上訴方得直。
翻查資料,陳嘉信在1986年至2013年期間私人執業,2013年獲委任區域法院法官,2017年獲委任高等法院原訟法庭法官。陳亦是《國安法》指定法官,曾審理唐英傑案、警方搜查黎智英的手機的司法覆核案。
相關文章
- 港聞高院法官陳嘉信判詞98%抄襲原告陳詞 上訴庭斥:難信有獨立思考處理案件2023-06-13
- 國際6 ・12四周年|台北《願榮光》快閃合唱 禁制令押721處理2023-06-12
- 國際美國會議員提法案 制裁港49名國安法指定法官、檢控官及官員2023-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