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港大社科院院長卜約翰:媒體多樣性是香港「好故事」
香港大學榮休教授卜約翰(John Burns)今(18日)於《明報》撰文,分析記者在香港的角色,指記者同時擔當「看門狗」(watchdog)監察者及「協作促進者」角色,而提供批判性分析、索取資訊,是向當局問責及提高透明度的一部分。接受問責的政府能建立信任,而信任是社會穩定的關鍵。他強調港府應重視媒體多樣性,因多樣性是香港的「好故事」。
香港大學政治與公共行政學系榮譽教授、前港大社會科學學院院長卜約翰今日於《明報》撰文,指對於「立場新聞」案的判決,以及當局對該判決的反應,引伸出「記者在香港有甚麼角色」等問題。港府稱新聞工作應「負責任」和「真實」,批評部分記者並非從事「真正」的傳媒工作,促記者「按『負責任新聞作業』原則真誠行事」。
卜約翰在文章指出,記者在社會裏其中兩個重要的角色,是「看門狗」(watchdog,即監察者)及「忠誠或協作促進者」(loyal or collaborative-facilitator)。當「看門狗」承擔着代表公眾和監察當權者角色,從而「創造具有批判思維的公民」。對「立場案」判決的評論指出,記者把反映公眾意見看待成自己的角色,即「看門狗」,調查新聞也是如此。
但記者也擔當「忠誠或協作促進者」角色,有時會協助當局向公眾推銷政策。他解釋,上述兩個角色並不互相排斥,常共存於同一傳媒機構內,甚至在同一則新聞報道中。然而,在香港分裂的政治(divided politics)中,記者提出兩種互相競爭的願景,部分重疊。
例如香港記者協會的基本原則是「新聞工作者無論何時均應維護媒介自由採集消息、發表評論和批評的原則,並應致力消除扭曲、壓制及審查的情况」。而香港新聞工作者聯會則着眼於「『以香港之所長,貢獻國家之所需』,說好中國故事和香港故事,助力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着重記者「協作促進者」的角色。
他續指,港府一再強調「建設性批評」的重要性,而記者履行「看門狗」角色,批判地評價(critical appraisal)及分析政府的政策和措施,甚至提出解決方案。提供批判性分析、索取資訊,是向當局問責和提高透明度的一部分。「接受問責的當局,就是有所改進的政府。接受問責的政府,能夠建立信任;而信任對於進步和穩定是必不可少」。
他強調,2021年立法會改組後,傳媒的「看門狗」和促進者角色,對香港的進步至為關鍵,香港社會和當局應重視媒體多樣性,這種多樣性是香港的「好故事」,有助確保政府接受問責,這符合所有人的利益。
相關文章
- 港聞指終院同性伴侶案「越俎代庖」 僭越行政立法 何君堯促港府提請人大釋法2023-11-09
- 國際英媒專題|港人稱這座城巿已失去身分:曾經熟悉的生活方式和社會氛圍已成過去2024-0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