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少8間傳媒及機構、20人被查稅 記協主席:要求記者預繳款項是「未審先罰」

香港記者協會今(21日)召開記者會,指至少有8間媒體平台或其他機構,以及其創辦人被稅務局指稱「短報收入」,包括記協、獨立媒體、法庭線、Hong Kong Free Press、爆炸頭和Renews等。所有機構按估算需共預繳70萬元,暫緩後預繳約30萬元。另有20名人士,包括機構現任或前任負責人、董事或股東、獨立記者,以及其家人等被查薪俸稅、利得稅和差餉,所有人按估算短報收入約100萬元,暫緩後預繳9萬元。記協主席鄭嘉如批評,稅務局在沒有合理證據下要求預繳大筆稅款,形同「未審先罰」。
鄭嘉如形容,稅務局的指控「離奇」,例如將商業登記號碼安插至沒有商業登記的人士;審查某公司未成立年份的利得稅;對納稅人作出收入估算時,金額比其該年申報的薪金高出近兩倍;即使有人在收到預繳要求親身到稅務局提交報稅表和反對信,仍聲稱沒有收到;把所有銀行入賬交易當作收入,不扣除任何開支,即使同一名下戶口的轉帳亦當作收入。
鄭嘉如以自身經歷為例,她2018/19年度於《香港01》工作期間,月薪僅為1萬8千元,全年實際收入為231,300元。她應繳稅額為3,598元,而當年有2萬元稅務寬免政策,她本應無須繳稅。然而,稅務局卻在毫無資料或證據支持下,指其短報40萬元收入,是她收入近兩倍,她提出反對並獲暫緩繳交所有款項。
她透露,自己的父母亦有被稅務局查稅。又表示有記者在被查稅年度仍未結婚、無合併報稅的配偶同被審查。
鄭指出,新聞工作者本身收入不高,要預繳高額稅項,面對指控也要花金錢和時間證明自身清白。又指稅務局根據指引可以針對行業審查,但缺乏證據和事實根據讓人不能接受,加上被查稅的都是獨立及小型媒體,「如果而家話唔係用呢啲嚟做工具打壓媒體,有冇人信呢?」
記協兩度被要求預繳稅項 稅務局資料有誤
香港記者協會於2023年11月遭稅務局就2017/18課稅年度進行稅務審查,被指短報7位數收入,原被要求繳交約45萬元稅款,暫緩後繳交30萬元。在審查期間,記協曾與稅務局會面並嘗試進行協議,記協在稅務局提供的財務數據分析發現多處錯誤。協會於2024年底已向稅務局提交一份更正了的稅務計算版本,但至今仍未收到正式回覆。
今年3月,稅務局針對2018/19年度,指記協短報100萬元收入,要求預繳13萬元的稅款,但暫緩後無須繳交任何款項,但2017/18年的稅項調查就仍未有最新進展。
相關文章
- 港聞兩個月3活動被場地取消|記協春茗場地再突遭取消 逸東酒店:未能招待2025-02-20
- 港聞記協2月向通訊局投訴兩電視台引述鄧炳強失實言論 通訊局拒接納投訴2024-11-01
- 港聞記協聲明|近月數十名記者遭恐嚇騷擾 有記者家人及其僱主收自稱「愛國人士」發出的匿名投訴2024-0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