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一 週二 週三 週四 週五 週六 週日
 1
2345678
9101112131415
16171819202122
23242526272829
3031  

論壇|馮睎乾・香港人被「馴化」了?

這兩天,香港、台灣兩地文學界發生了一場小風波,一般讀者也許沒留意,但其中某個現象倒值得談談。事緣台灣文學雜誌《文訊》推介了一群台、港作家,包括兩名「九O後」香港人梁莉姿和沐羽,本來是一樁美事,但有句話用詞失當,結果惹怒香港不少創作人。整段話是這樣寫的:

「​談到梁莉姿和沐羽,評審不禁感嘆,九O後這批來自香港的創作者,他們過去受雨傘運動的影響,大量學生移動到臺灣求學,他們夢想著在臺灣生活可以得到救贖,事實卻不然,許多人的憧憬被日常削弱,最後幻滅。來到臺灣的學子們失望了,留在香港的青年被馴化了,名單中這些香港作家非常珍貴,他們在混亂中執筆面對困境,即便梁莉姿的書在香港被視作禁書,她和其他創作者依舊努力在歷史中留下身影。」

惹起爭議的自然是「留在香港的青年被馴化了」這一句。首先,「馴化」通常不是形容人的,那是指野生動物被人長期飼養後,喪失原來的習性,完全任人擺佈。至於適用於人而意思較正面的詞語,是「醇化」(粵音跟「馴化」一樣,但國語不同音),表示「(接受)淳厚教化」。當然,「醇化」兩字雖適用於人,卻未必適用於今日香港。

第二,撇除「馴化」兩字隱含的動物隱喻,也許作者的意思不外乎是:今日留在香港的青年都變得很易管教,對政權唯命是從,不再有反抗的意志了。若作者真的這樣想,「馴化」兩字就不僅僅是引喻失義,更反映作者對香港現況的了解太片面和刻板了。

然而面對這類偏頗的批評,留在香港而沒被「馴化」的人又可以怎樣申辯呢?水至清則無魚,作詩寫文的人決不可能為了反駁,就「畫公仔畫出腸」,將藏在文字的內心曲折和盤托出,正如許多拍電影的港人,也無法一清二楚解畫,告訴其他地區的觀眾片子有何弦外之音。因為在今天香港,你不知道這些辯解會帶來什麼法律責任,也不知道某些PK會否跳出來譴責你。

這場文學界的小風波,不禁令我想起近日西門町小粉紅搶「光時」旗事件的一段小插曲。根據身在現場的桑普撰文所說,當時原來有一對中老年夫妻站在港人後方,男人疑似是台灣人,右手拿着長傘,大喊:「我看不起你們香港人!不敢在香港鬧,跑到台灣來鬧!」

當年台灣仍在白色恐怖時代,很多禁書也要在香港出版,相信當時香港人也不會說:「我看不起你們台灣人!不敢在台灣印書,跑到香港來印!」

鬧出這場文學界風波後,《文訊》已承認用詞不當,也為此表示歉意了,希望他們日後能夠更深刻地理解香港作家的用心吧。當然,每個國家或地方都有自身特別關注的事,我不奢望台、港的人可以完全理解彼此,只願兩地能多些諒解就好。

相片:文訊 Facebook

授權轉載:馮睎乾十三維度

註:論壇版歡迎投稿,來函請電郵至editorial@photonmedia.net並註明「論壇版投稿」。本論壇發佈之內容均為作者個人觀點,並不代表《光傳媒》立場。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