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辯「國際金融中心遺址」論 馬時亨稱四大支柱表現理想 陳景祥指或遭美加強制裁添「不確定性」
港股今日跌穿「萬七」,市場瀰漫悲觀情緒,對於有中國網民形容香港成為「國際金融中心遺址」,曾任財庫局長和商經局長的馬時亨日前強調,香港作為金融中心有五大支柱,除了新股集資表現較差外,其餘四大支柱表現毫不遜色,以數據反駁「遺址論」。然而,資深傳媒人陳景祥今(29日)在《明報》撰文,直指中國經濟下滑,加上香港或受美國更嚴厲制裁,結構因素不易扭轉,直指「長遠來看我們的處境十分不妙」。
曾先後擔任財經事務及庫務局長、商務及經濟發展局長的馬時亨,前日(27日)以中國投資有限責任公司國際諮詢委員會委員兼富衛集團主席身分出席「香港財經論壇2023」。他發言時指,衡量金融中心有五大要素,分別是股巿、債巿、銀行、保險及財富管理。而香港今年除了股巿IPO外,其他四大支柱都有不錯發展。
馬時亨看好大灣區 稱IPO減屬全球現象
馬時亨以數據反駁香港成為「國際金融中心遺址」言論,根據《明報》報道,他指香港債市今年發債數量在亞洲(除日本)排第3,僅低於中國和韓國;全球百大銀行中,75間在港有業務或辦事處,聘請近10萬銀行業員工;保險業員工接近7.5萬人,全世界55間國際最活躍保險集團(Internationally active insurance groups, IAIG),香港佔3間,新加坡和澳洲都只佔1間。資產管理方面,香港達到4.6萬億美元,多於新加坡的4萬億美元。馬時亨又看好香港在財富管理的發展,認為大灣區、中東及東南亞都有潛力成為香港的客源。
馬時亨承認,香港今年在股巿IPO(首次公開募股)表現欠佳,他擔任主席的富衛亦因目前巿況而暫停上市計劃。但他認為IPO縮減屬全球現象,香港今年新股上市減少19%、紐約減少16% ,新加坡更減少50% 。馬強調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非常鞏固,但需要「居安思危」,港府應吸引人才和適時更新制度,包括簡化上市手續。
陳景祥:香港市場不確定性嚇走資金
不過,資深傳媒人陳景祥今(29日)在《明報》發表題為「我們離『金融中心遺址』有多遠?」評論文章,指中國網民的「遺址論」或許過激,但「港股疲弱、成交不振、新股上市盛况大不如前,都是鐵一般事實」。
他指出,隨着新股集資表現欠佳,單在2021至2022年間,67間券商向港交所發出停止營業通知;加上南下資金大減,導致港股成交大跌。他又比較全球主要市場,指今年上半年美國、韓國、日本和台灣股市都有16%至33%的升幅,「很明顯,港股陷入熊市並非全球股市現象」。
文章指出,香港面對中美對峙、中國經濟放緩,以及香港可能受美國更嚴厲制裁等結構因素,增加香港市場的「不確定性」,繼而令資金調配到新加坡等較安全市場,「對香港來說,卻是極為不利的潛在威脅」。
而去年9月公布的全球金融中心排行榜,新加坡得分超越香港成為亞洲最大金融中心。相比香港,新加坡「沒有被美國制裁,跟中國關係友好,左右逢源,令區內競爭優勢正向新加坡一方傾斜」,由於香港面對的困局不容易扭轉,長遠來看香港處境十分不妙。
陳景祥認為「遺址說」不足懼,怕的是金融中心配套變質。他引述新加坡學者胡光宙曾列舉香港和新加坡共同具備的3大優勢,包括法制、專業人士和基建,陳反問近年香港的3大優勢是增強還是削弱,「例如法治就範於政治、資訊自由不斷受蠶食,令金融機構決定捨香港而去」,他憂慮屆時香港成為「金融中心遺址」的日子也就不遠了。
恆指跌穿萬七關口
另外,港股今天(29日)繼續走弱,恆生指數繼昨日(28日)被台灣加權指數「爬頭」,打破1992年以來恆指高於台股指數的歷史後,恆指今早開市低升4點,瞬即延續昨日跌勢調頭向下,上午最多下跌近350點,在「萬七關口」徘徊。至下午開市,港股跌勢加劇,恆指跌穿「萬七」,最低見16,881點,收報16,993點,跌361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