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一 週二 週三 週四 週五 週六 週日
 1
2345678
9101112131415
16171819202122
23242526272829
3031  

區議會直選減至兩成 官員兼任主席 增議員監察機制 區議員:民主崩塌

政府今日公布,來屆區議會恢復委任制,委任議席佔179個,而直選議席大幅削減至近兩成,即由452個減至88個,其餘由間選產生。直選「入閘」增設多重門檻,除了取得當區選民提名,亦須於政府委任的三個地區委員會中取得9個提名,並以「雙議席單票制」取代目前的「單議席單票制」,選區則由452個減少至44個。民政事務專員(DO)則會同時兼任區議會主席,政府亦會增設「資格審查制度」、「履職監察機制」及「地區治理領導委員會」。有現任區議員慨嘆,新選舉方案是「民主崩塌」,亦有前區議員認為委任議制只會「養懶人」。

來屆區議會產生辦法及新增機制

第一,區議會組成主要分為三類,包括政府委任;地區間選,即由地區分區委員會、地區防火委員會和地區撲滅罪行委員會(俗稱三會),以全票制方式互選產生;以及直選。三者議席分別為179、176和88個,比例為4比4比2,另加27名當然議員。其中直選以「雙議席單票制」取代目前的「單議席單票制」。「入閘」門檻亦大幅提高,除了取得至少50個當區選民提名,還須於政府委任的「三會」中各取3個提名,即共9個提名;最後則要通過「資格審查機制」。

第二,引入「資格審查制度」。設立由政務司司長擔任主席的「區議會資格審查委員會」,所有區議員必須先通過委員會審查,確保符合「愛國者治港」原則,才能參選或獲委任,有需要時委員會可諮詢「國安委」意見。

第三,全港18區民政事務專員(DO)將同時兼任區議會主席,實踐「行政主導」。

第四,引入區議員「履職監察機制」,「監察委員會」可對行為表現不符合公眾期望的區議員啟動調查,按照調查建議對相關區議員作出處理。民青局局長亦會制定行政指引,列明區議員應有的表現,以及列出「行為負面清單」,說明有何行為構成展開調查的理由。

第五,設立由政務司司長陳國基主持的「地區治理領導委員會」,強化「高層領導」。

第六,為配合「行政主導」,區議會不再有管理或審批撥款的職能,這些職能將回歸政府。政務司司長陳國基指,此改變能有效防止區議員濫用撥款的權力、阻礙政府施政。

特首多次提及黑暴、港獨

今日下午港府舉行的記者會上,有記者提問直選區議員大幅減少會否削弱區議會認受性,行政長官李家超表示區議員數量不是「愈多愈好」,更提到這一屆立法會「亂象」,是因為「行錯路」,容許支持「港獨、攬炒、黑暴」人士進入議會,是「不爭事實」,現時區議會改制只是「行返啱方向」,「有些還提議攬住香港跳崖,我不會容許區議員破壞香港整體利益,攬住香港巿民跳崖」。

李家超於長約1.5小時的記者會上,不少於6次提及「港獨、攬炒、黑暴」,並糾正記者2019年反修例事件「不是示威」,而是「黑暴」。

「坐定粒六」養懶人 

大埔區議會主席毛家俊認為此方案不只是民主倒退,更是「民主崩塌」,他認為選舉的精神在於能夠在換屆時讓做得差的人下台,擔心委任議員未必能全職服務居民。

民政及青年事務局局長麥美娟於記者會上表示,新一屆區議員薪津與現時相若。前屯門區議員張錦雄則表示,直選議席大幅削減至只剩兩成,以屯門區為例,即由29名直選區議員減少至約6名,每個選區將會大幅擴大,「每個區議員兼顧的範圍會大很多,可以如何服務居民?以前是屋邨樓下辦事處找議員的,同樣的薪津但要服務大幾倍的區,有足夠資源?」

另外,他亦擔心若大幅增加委任區議員,很大機會「養懶人」,「好像現任屯門區議會當然議員劉業強那樣,一年只得6次會議,也只來兩、三次,其他小組一概不入,每次開會遲到、打卡,如果委任議員及間選議員佔整個區議會8成,只會是『養懶人』。」

他擔心區議員失去競爭誘因,便會「坐定粒六」,沒有動力做地區工作,最終受損的只會是市民。他強調「沒有競爭、哪有進步」,「做得不好,可以用選票踢他出局,但委任議員不用跟選民交代,只會花時間『搞關係』,這個制度只會令人更腐敗!」

入到閘 還算是「民主派」嗎?

對於獲取參選資格需要「過三關」,他認為「現任民主派區議員還會爭取連任?有沒有信心拿到足夠提名?」他更質疑即使成功入圍,在「完善選舉制度」後,到底還有多少民主派選民會投票,「竟然拿到那些地區委員會的提名?民主派支持者還會認為候選人是『民主派』嗎?」

「安全系數」已很高 DO兼任主席「無必要」

港府建議民政事務專員(DO)將同時兼任區議會主席。張錦雄指出,過去區議會開會前,DO會跟區議會主席討論議程,更曾發生DO因拒絕討論某些議題而「拉隊離場」,「如果大部份議席是委任及經由間選產生,互選出來的主席很大機會是建制派,要DO兼任主席,是不放心他們互選出來的人嗎?抑或是免得建制派之間爭奪這個位?畢竟人工是一般區議員的兩倍」。他覺得DO兼任區議會主席「無必要」,因為改制後區議員產生過程的「安全系數」已非常高。

前黃大仙區議員劉珈汶則指出,當局保留兩成直選議席,明顯只是為了讓外界覺得區議會有「民主」成分,她認為改制後區議會的「愛國」門檻甚至比「完善選舉制度」之後的立法會選舉更高,更加像人大代表「選舉」。但她對此並不意外,「因為2019年區議會民主派大勝嚇壞上面(中國政府),所以要把區議會收得更緊來安撫他們。本身預計他們會全面廢除區議會,結果現在改到『四不像』,真是『得啖笑』!」

建制批今屆「過份政治化」

建制派往往批評區議會「過度政治化」,幾位被訪者都認為是「妄顧事實」,並表示在任期間,區議會大部分時間都在處理地區議題。

劉珈汶指出自己曾擔任食物環境衛生委員會副主席,每月與食環署一同落區視察衛生、滅蚊、滅鼠情況。她指出,儘管黃大仙區議會是民主派全數勝出,屬於「全黃」選區,但他們仍着力修改議事規則,自我監督議會表現及工作。

街工前葵青區議員梁靜珊亦表示,在當選不久後便遇上疫情,她以防疫小組主席身分主力審批及購買防疫物資予街坊應急,又協助處理受「隔離令」及「禁足令」影響的街坊。

工黨前荃灣區議員趙恩來則指,區內即將入伙的過渡房屋「仁濟軒」採納了不少今屆區議員的建議。他表示即使區議員提出政治議題,這些亦是市民心聲,只是政府不願在任何平台見到這些不同聲音。對於改制後,趙恩來認為直選只是「花瓶」。

至於會否參選來屆選舉,前立法會議員馮檢基回應《光傳媒》查詢時說自己「沒有時間」,他認為新制度根本就是「議會行政化」,成為宣傳政府的機關,「如果這樣想管議會,不如直接改名做『地區事務委員會』」。他指出區議會是議政地方,不屬行政機關,改制後若政府不滿議員政治立場,「就可以用行政機關去『砌佢』?」他更表示《國安法》「落藥已經很重」,令過去的公民社會已經失去動力,亦令市民失去對社會的投入及歸屬感。

趙恩來則表示,自己因2020年六四非法集結案判監8個月,未來5年不得參選,因此也不會考慮,而工黨在沒有任何立法會或區議會議席的情況下,難有資源參選。梁靜珊則指,街工正在討論,但認為街工本質是基層勞工團體,無論參選與否,主力還是維持基層勞工工作。張錦雄表示自己被DQ後五年內不能參選。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