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一 週二 週三 週四 週五 週六 週日
 12345
6789101112
13141516171819
20212223242526
2728293031  

《光傳媒》統計|2024年港府「譴責」外國政府、國會、組織等58次 澄清及反駁外媒15次

2024年即將完結,今年特區政府的新聞公報其中最常見的,相信就是「譴責」二字。《光傳媒》翻查過去一年政府新聞公報,共有58篇「譴責」相關的文章。統計發現,「外國國會、歐洲議會、駐港領事或政客」,是最常見的譴責對象,佔13篇;其次是外國政府,佔12篇,大部分矛頭直指美國。至於專門反駁外媒指控的香港品牌網站「回應及澄清」資料庫,則有15篇致各外媒的信澄清觀點,當中6篇均由保安局發出。大部分文章議題涉及《國安法》及《基本法》第23條立法。

4成新聞公報均譴責外國政府、各國議會及政客

於政府新聞網以「譴責」為關鍵字搜尋2024年的新聞公報,得出91個搜索結果,撇除一般案件及特定事故,《光傳媒》將餘下58篇新聞公報以譴責對象分為8大類,包括外國政府;各國議會、歐洲議會、駐港領事、政客;組織;媒體;個別人士;大包圍涵蓋多國政府、組織、個人、傳媒等;無特定(泛指境外勢力);針對司法人員的暴力行為、反駁謠傳、恐嚇愛國人士等。

統計顯示,遭譴責最多的是「各國議會、歐洲議會、駐港領事、政客」一項,有13篇。當中提及美國政治人物包括眾議院、國會及行政當局中國委員會、美國駐港總領事等的,有11篇,佔約85%;另外2篇則針對歐洲議會。

新聞公報有12篇譴責外國政府及政權,美國繼續成為「被譴責大戶」,佔8篇,排第二是英國,佔4篇; 其中一篇更同時譴責加拿大、法國、德國、意大利、日本、英國外長和美國國務卿(即7國外長)與歐盟高級代表;另有一篇針對台灣。

單以此兩項被讉責對象計算,即外國政府,以及「各國議會、歐洲議會、駐港領事、政客」,共25篇,佔所有譴責4成。

組織及媒體成第三大類譴責對象

另外,譴責對象為組織及媒體的,各有8篇。組織方面,香港監察(Hong Kong Watch)被點名3次,與香港自由委員會基金會(CFHK)同樣被當局歸納為反華組織,其餘被譴責組織包括香港記者協會、人權觀察(Human Rights Watch)、國際律師協會轄下人權研究所,以及香港民主委員會(HKDC)。

媒體方面,《明報》、《自由亞洲電台》、《英國廣播公司》(BBC)各佔2篇,《彭博》(Bloomberg)及《泰晤士報》(The Times)各被譴責1次,政府駁斥相關報道或評論文章失實、誤導,內容主要圍繞國家安全。其中《明報》一篇被譴責文章為陳文敏撰寫的評論文章,涉及被裁定危害國家安全罪行在囚人士的服刑安排。

值得留意的是,有5篇新聞公報以大包圍方式同時譴責個別國家和境外組織,例如3月20日特區政府「強烈譴責一些美西方國家、反華組織、反華政客、外國媒體、『走佬』外國的通緝犯等在《維護國家安全條例》於三月十九日獲立法會全票通過後,繼續作出抹黑詆毀、極為誤導和錯誤的言論」。

此外,有5篇涉及譴責特定人士如許智峯、前港督彭定康、黎智英海外國際法律團隊等。

「香港品牌」網站15篇澄清回應 專門反駁外國媒體

除了政府新聞網,另一個「反駁隊」主戰場為「香港品牌」網站的「回應及澄清資料庫」,專門駁斥外國媒體指控。翻查紀錄,2024年有15篇回應及澄清,政府大多以「強烈反對」、「強烈不滿」、「譴責」或「感到失望」等字眼作出回應,並重申當局立場。

《彭博》、《衛報》、《華盛頓郵報》、《華爾街日報》,分別各被點名3次;《紐約時報》、《經濟學人》和英國廣播公司旗下「BBC中文網」則各被當局反駁1次。最忙碌需要澄清的是保安局,佔據出稿總數逾三分之一,有6篇。其餘的反駁部門或個人包括律政司、行會召集人葉劉淑儀、政務司司長、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等。

15篇澄清內容主要涉及國安、言論自由、制裁、立場新聞判決、黎智英案等。少數與國家安全無關的議題,例如有關香港試管嬰兒規定或將市民推入卵子及胚胎黑市的報道,也引起醫務衞生局局長盧寵茂作出澄清。

相關文章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