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際特赦組織(Amnesty International)今(15日)宣布在海外成立香港分會,將成為該會首個「流亡分會」,旨在於海外持續監察香港人權狀況。國際特赦組織香港海外分會理事、前香港立法會議員張超雄向《光傳媒》指出,分會持續監察香港人權狀況,讓違反人權的人士、香港和中國政府,無法為所欲為,認為「仍有空間,就不能停,有責任堅持下去」。
原國際特赦組織香港分會的辦事處於2021年,因《國安法》實施而停止在香港運作,新分會將以「國際特赦組織香港海外分會」(AIHKO)名義重啟,將散落各地的港人重新聚集連結。
AIHKO是國際特赦組織歷來首個「流亡分會」,該會理事張超雄指出,AI過去未曾試過成立流亡分會,「在人權最惡劣的地區,往往難以成立分會,例如中國大陸、北韓、俄羅斯等,風險愈高,人權狀況更需關注」。他形容,香港的人權狀況近年令人擔憂,AI總部非常支持AIHKO的成立,「若能成功運作,可作為先例,為日後在人權惡劣但無法設立分會的地區,提供一個參考模式」。
原分會暫停運作逾三年,現時在海外成立分會,到底能如何遠距離進行監察工作?張超雄表示,AIHKO在英國、加拿大、台灣、美國、澳洲等地均有港人成員,工作包括聯絡當地離散港人群體,了解和監察跨境鎮壓情況。
聚焦香港良心犯在囚情況 撰寫研究報告
而針對香港境內工作,AIHKO則會透過媒體報道和其他資料進行研究,「香港方面我們會集中做研究報告,將國際關注帶回香港,這是一個國際平台,讓個別地區的政府、聯合國等關注香港人權狀況」。他強調,分會最重要工作就是持續監察香港人權狀況,讓違反人權的人士、香港和中國政府,不能為所欲為。
國際特赦組織過去多年關注在囚人士及「良心犯」問題,去年10月更將鄒幸彤和黎智英列為「良心犯」,呼籲立即釋放他們。張超雄指出,AIHKO會密切監察香港良心犯在囚情況,但獄中情況確實令人憂慮。
「近年明顯地倒退,被隔離囚禁人數創歷史新高,儘管部分屬自願,但我親身經歷過,若不簽文件會很麻煩」。他解釋,當中的「主動申請」個案或令人覺得數字「好睇少少」,「但隔離囚禁本身就是虐待!這已被聯合國認定為虐待行為。而且23條實施後,行為良好扣減三分一刑期也名存實亡」。
重啟分會猶如點起燭光 讓港人互相支持
身處海外,他認為自己有較大空間做人權倡議工作,可以自由發聲。離開議會、香港,帶着家人到外地生活,很多事情要重新適應,但對於香港公民社會崩壞、人權自由每況愈下,他卻不只一次說到,相當擔憂。
此時重啟香港分會,他覺得,就如點起一支燭光,「這能對政府帶來多大壓力呢?尚難評估,我們只能透過公民社會力量,跟國際組織聯繫,與各地政府溝通,促使他們向香港或中國政府表達立場」。在海外燃起這點火,讓海外港人看到,互相支持,把離散港人聚在一起,他認為這是AIHKO其中一個重要使命。
《基本法》第23條立法,明顯針對在海外進行倡議工作的港人及組織,被問及是否擔心在AIHKO擔任理事會令自己被港府盯上,成為被通緝目標,張超雄指出,過去一年被通緝港人的家人受影響,即使已身在海外,都會遭受跨境鎮壓。雖然情況不樂觀,但他仍堅持在有限空間燃起這點火,「不知道他們幾時搞到你,但我覺得不應放棄,只要還有力氣,仍有空間,就不能停,有責任堅持下去,在世界不同角落,繼續關注香港情況」 。
而另一位海外分會理事、前學生領袖邵嵐(Joey Siu)則表示,「只要人權壓迫依然存在,我們即使身處海外,也不會得到真正的自由。所以我們必須無分國界,在香港、在海外,也繼續為人權奮鬥。無論是身處香港,還是散落全球的港人,國際特赦組織香港海外分會也會為我們的人權堅持努力」。
AIHKO計劃於未來數周,邀請全球港人參與網上討論,探討在這個時代下推動人權最有效的策略,研究如何聚焦香港議題和行動,並公開討論、收集意見,確立下一步計劃。
相關文章
- 深度港聞23條一周年專題|港人恐懼無止境膨脹 學者指「新煽動罪」已成「口袋罪」2025-03-21
- 港聞國際港府向聯合國交人權報告:《國安法》後港人權利和自由得到「更好保障」2023-12-27
- 港聞國際香港監察:香港新聞自由另一黑暗日子 國際特赦組織:新聞自由棺材上的另一根釘2024-08-29
- 港聞被點名「境外反華組織」回應:旨在「污名化」公民組織 切斷港人社群聯繫2024-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