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一 週二 週三 週四 週五 週六 週日
 123456
78910111213
14151617181920
21222324252627
28293031  

九龍公園前威菲路軍營擬改建「中華文化體驗館」 斥3.6億元冀成中華文化「超級聯繫人」

康樂及文化事務署(康文署)計劃斥資3.6億元,將九龍公園前威菲路軍營改建為一間「着重互動式文化體驗」的「中華文化體驗館」,更希望該館成為中華文化的「超級聯繫人」。擬建展館將與中國不同省市合作,設計不同類型的互動體驗和工作坊,並舉辦與中國和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相關的交流活動,如麒麟舞、古琴藝術、涼茶、媽祖祭典等。

文化體育及旅遊局昨(9日)向立法會提交文件指,政府在2021年提出由康文署設立一間「推廣中國歷史文化的活動中心」,當局最終建議改建尖沙咀九龍公園內的前威菲路軍營58座,並加建新翼,成為「中華文化體驗館」,佔地約9,000平方米。

文件指,體驗館會推廣中國歷史文化,增進市民對國家的認同和歸屬感。有別於籌辦展覽為主的博物館,該館將着重「互動式文化體驗」,為遊客提供「獨特的文化氛圍」。當局又會研究,與同樣在九龍公園、毗鄰該址的「香港文物探知館」合作的可能性,「共同推廣中華文化」。

擔當中華文化「超級聯繫人」 「讓文物說故事」

至於展出內容,文件提到會重點「讓文物說故事」,利用本地及中國的博物館藏品,設計不同類型的實物學習活動。當局又計劃與中國文物部門合作,商借合適的文物展品或相關資料,配合人工智能、浸沉式體驗等科技,讓遊客「深入理解中華文化的延續性、地域差異,以及香港與祖國在歷史文化上不可分割的血脈聯繫」。

文件指,體驗館「會擔當中華文化『超級聯繫人』的角色」,舉辦與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相關的交流活動和體驗節目。該館又會連繫到香港的非遺項目,「如麒麟舞、古琴藝術、涼茶、媽祖祭典等」,透過認識與體驗中國相應的非遺項目,「讓市民更能理解本地文化傳統的源與流」。

九龍公園前身為英威菲路軍營

據悉,九龍公園現址前身是駐港英軍的「威菲路軍營」,軍營取名自當時駐殖民地司令威菲路少將(Henry Wase Whitfield),高峰期軍營有85座建築物。在1967年,駐港英軍將軍營交還港英政府,該地其後改建為公園。

這次擬建為「中華文化體驗館」,原屬軍營第58座,是軍營早期興建的營房之一,屬一級歷史建築,建於1891至1895年間。軍營改建為公園後,58座曾用作香港歷史博物館的藏品庫,以及香港考古學會會址。

至於毗鄰的61和62座,在2005年改建為「香港文物探知館」。根據古物古蹟辦事處網頁,兩座建築物建於1890年代,1983年至1998年用作「香港歷史博物館」臨時館址。網頁顯示,該館現正舉辦的展覽包括「從灣區啓航:『南海一號』與海上絲綢之路」及「禮樂和合 探知齊魯——山東文物特展」。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