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一 週二 週三 週四 週五 週六 週日
 1
2345678
9101112131415
16171819202122
23242526272829
3031  

區會委163增選委員 24人去年敗選 包括黃守東宋芝齡

政府昨(25日)委任163名區議會增選委員,當中24人曾在去年的區議會選舉中落敗,包括去年在灣仔區落選的黃守東和宋芝齡。《光傳媒》發現,除了大埔區外,其餘17區最少有一名「敗部」獲委任,部分選區更有全部落敗者均獲委任。民政及青年事務局長麥美娟強調,當局主要考慮有關人士的「愛國愛港、熟悉地區事務和具服務熱誠」,選舉落敗與否非考慮因素。

現時18區區議會轄下4至8個委員會,根據《區議會條例》第71條,區議會主席可委任合資格人士為委員會「增選委員」。獲委任人士在該委員會會議上,權力等同其他身兼委員的區議員,包括可出席會議、發言和投票。

改制後的區議會,主席由各區民政事務專員擔任。民政事務總署表示,各區區議會主席昨(25日)根據法例,共委任163名增選委員。《光傳媒》統計,163人中,最少24人在去年12月舉行的區議會選舉中落敗,佔今次委任人數的15%。

18區中,每區委任的增選委員由3至15人不等。除了大埔區外,每區均有至少一名「敗部復活」。其中去年參選灣仔區直選落敗的TVB藝人、自由黨宋芝齡,及前亞視公關、新民黨黃守東,分別獲委任為該區「地區設施及工程委員會」和「社區參與及文化康樂委員會」委員。

最少14人具政黨背景 7人為關愛隊成員或相關背景

記者發現,24名「敗部」增選委員中,大多活躍在建制政團,當中最少14人具政黨背景,包括至少5名來自新民黨,其餘有工聯會、民建聯、自由黨、勞聯和新社聯成員。值得留意的是,實政圓桌去年唯一入閘區選,最終落敗的候選人莊豪鋒,亦獲委任為屯門區「交通運輸委員會」委員。最少7人是關愛隊成員或具相關背景;自稱「肥仔傑」的建制KOL莫嘉傑則在黃大仙區獲得委任。

此外,在沙田區獲委任、報稱獨立的黃占永,今年曾因「展示未經許可的宣傳品」,遭食環署追討移除費用565.3元。

有選區委任全部落敗者

記者又發現,有選區增選委任去年同區的全部落敗候選人。例如去年區選地方直選中,東區康灣(C2)有林梓鴻、李清霞、吳清清3人參選,爭取2席,落敗的林梓鴻今次獲委任為東區食物環境衞生委員會委員。北區紅花嶺(N2)去年4人爭2席,落敗的孔永業、李雅芝同時獲委任為當區的增選委員。類似情況還包括觀塘東南(J1,陳嘉文)、葵涌東(S2,余靖浵)和沙田東(R2,周秉謙)。

至於地區委員會界別,離島區去年6人爭4席,落敗的李永富和曾昭浴亦同時獲委任。

麥美娟:增選委員不受薪 不受「履職監察機制」監管

《星島日報》今引述民政及青年事務局長麥美娟指,委任增選委員有3大原則,包括「愛國愛港、熟悉地區事務和具服務熱誠」。她稱增選委員不受薪,並沒有績效指標KPI,亦不適用於區議員的「履職監察機制」,但仍要遵守委員會會議常規,如連續3次缺席會議,會喪失增選委員身份。而增選委員是公職委任,政府有權按情況取消。

麥美娟又指,區議會一直有增選委員安排,讓區議員以外的社會人士參與提供意見。她稱按照比例,區議會最多可委任230多人,但今次只委任163人,是按實際需要而作出的安排。

相關文章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