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談判緩和關稅休戰或延長 特朗普突反對賴清德過境紐約

中美兩國經貿團隊在瑞典斯德哥爾摩展開新一輪會談,首日磋商已於當地時間28日晚上結束,雙方未有公佈具體細節。這是中美三個月內第三度高層貿易磋商,外界普遍視為兩國關係緩和訊號,特別是雙方正尋求延長90天關稅休戰。與此同時,英國《金融時報》引述知情人士報道,在北京提出抗議後,華府決定拒絕台灣總統賴清德過境紐約,以免干擾中美之間的談判氣氛,以及未來可能舉行的兩國元首會晤。

會談地點在瑞典首相府羅森巴德(Rosenbad)舉行,由美國財長貝森特(Scott Bessent)與中國副總理何立峰率領各自代表團。當日傍晚約8時,雙方代表陸續離場,惟未有接受媒體訪問,美國財政部發言人僅表示,談判將於29日繼續進行。

雖然官方保持緘默,但外界對今次會談普遍抱樂觀態度。華盛頓智庫「戰略暨國際研究中心」(Center for Strategic and International Studies,CSIS)研究員本森(Emily Benson)向法新社表示,中美關係似乎已經開始緩和,「美國對華政策似乎正在發生重大轉變」。貝森特在會談前也曾透露,「我認為與中國的貿易狀況非常好」,並指美國希望利用會談「可能延長」目前的關稅休戰期。

今次會談的主要目標,旨在延長5月中達成的90天關稅休戰與出口管制暫停協議,另外還會討論與芬太尼販運相關的美國關稅,以及中國進口受制裁的俄羅斯和伊朗石油等問題。正在英國訪問的美國總統特朗普提到這場談判時,表示期待中國進一步開放市場。

今次是中美雙方繼5月在瑞士日內瓦以及6月在英國倫敦後,第三次舉行貿易談判。5月在日內瓦談判後,美中暫緩互相實施巨額關稅,有關期限會在8月12日屆滿;6月的倫敦談判則達成貿易協議框架,重點包括中方恢復出口稀土,以及美方允許輝達(Nvidia)恢復向中國銷售H20人工智能晶片。

然而在中美貿易談判如火如荼之際,英國《金融時報》28日引述消息報道,在中國反對台灣總統賴清德打算前往中美洲途中過境紐約的安排後,特朗普政府已拒絕賴清德相關計劃。台灣總統府發言人郭雅慧同日表示,考慮到近日南部風災災後復原、美國「對等關稅」和區域情勢等因素,賴清德近期暫無海外訪問安排。

相關文章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