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kTok將由美投資者掌控 台灣仍憂演算法危害青年身心健康

傳媒大亨梅鐸(Rupert Murdoch)、甲骨文等投資者將入主TikTok,奪回美國業務,掌握演算法運作大權。 儘管中國日後無法再掌控TikTok,台灣仍有立委關注,TikTok演算法或對青少年構成危害身心健康的風險;數位發展部則認為,禁用TikTok需要社會共識。

有台灣立委今(15日)在立法院表示,TikTok有機會危害青少年身心健康。數發部長林宜敬回應,當局已對TikTok納管,特別有3個疑慮:資料儲存、對青少年的危害、股權是否主要為中資。

對於立委呼籲校園全面禁用TikTok,當局擬規定12歲以下孩童不能開設TikTok帳號,13至15歲青年註冊會受限制,並在中小學校園內以科技方式限制學童使用等。至於應否禁止TikTok,林宜敬強調尤其是涉及言論自由,必須要有社會共識。

事實上,台灣自2022年起,以「危害國家資通安全」為由,禁止政府部門使用抖音或TikTok,避免公務系統的數據或資訊外洩。

台灣資深媒體人蘇拾瑩向《大紀元》稱,TikTok不只危害資訊安全,更重要是認知戰,包括短影音把很多錯誤的觀念、假訊息,無形中植入青少年腦海。她舉例操作手法如有人以俏皮方式把台灣稱作中國的一部分,雖像開玩笑,卻是洗風向、蠶食青年認知,偏偏台灣完全無法在TikTok上抗衡。

越南人逐漸緩和對中國負面看法 「歸功」TikTok演算法

中國字節跳動旗下的TikTok目前在全球瘋行,連帶提升中國形象。以越南為例,《中央社》指出,過去一段時間,許多越南人都對中國抱有戒心,甚至在2014、2018年爆發反中潮。

然而,《路透社》報道,新加坡一項最新民意調查顯示,越南受訪者青睞中國比例的增長速度比東南亞其他地方都快。Google趨勢亦顯示,越南平台上「中國」的搜尋量激增,主要涉及中國影視作品和語言。

分析指出,受年輕人歡迎的TikTok等社群媒體,發揮重要的作用,令越南人對中國的負面看法逐漸緩和,並歸功於TikTok的演算法。如果用越南語在TikTok搜尋「中國」,得出結果絕大多數是正向的,推薦的熱門影音包括中國軍人和中國城市的短片,大多網民留言表示欽佩中國快速發展;若搜尋「南海」,只會看到颱風或中國與菲律賓緊張局勢的影音,難以看見越中主權爭議相關影片。

報道指出,中國透過TikTok和Facebook等社交平台上的假帳號策劃認知戰,增加中國面對菲律賓的地緣政治利益。

TikTok疑為中共大外宣平台 美研究:演算法刻意壓低反中內容

TikTok及抖音一直被詬病,是中國政府發動大外宣的影音平台,利用演算法推薦親中影片,企圖影響年輕一代對中國的印象,字節跳動多次公開否認指控。

美國「網絡傳播研究所」(NCRI)分析數千條影片後發現,TikTok推播的「親中」內容比例明顯高於其他社交平台;連演算法亦帶有偏見,會刻意壓低反中內容的搜尋排名與觸及率,變相令創作者自我審查,不上傳反中短影音,甚至避免觸碰政治時事,上傳更多符合推播趨勢的影片;同時亦不斷放大推薦中國美好一面的影片。

研究所又將新疆(Xinjiang)、維吾爾(Uyghur)等敏感字眼作關鍵詞,發現TikTok提供反中影片的比例,遠遠低於YouTube及Instagram,意味TikTok的使用者較難看到批評中國或反對中共的影音內容。

研究團隊發現,兩組關鍵字的搜尋結果提供大量「不相關」、不涉及政治的影片,大部分是介紹兩地美食旅遊資訊,引證TikTok演算法試圖為中共洗白,令使用者無法看到新疆發生的人權與政治事件。而中方利用網紅開設的影音頻道,放大「新疆好玩」的友善形象,能讓西方年輕世代,從小就對中國留下正面印象。

TikTok全球粉絲最多、關注人數逾1.6億的網紅「面癱哥」拉梅(Khaby Lame),上月到訪中國南京,他身穿傳統服裝,體驗武術、寫書法等。分析指,北京正採取全新正面宣傳路線,例如邀請歐美知名網紅前到中國拍片,反駁被「抹黑」的形象。

根據美國政府批准TikTok出售的框架協議,TikTok在美業務將由一間新成立的合資企業營運,企業需設於美國、由美國人持有並控制多數股權,中國字節跳動及其附屬公司將持有不足20%股權。特朗普曾透露,傳媒大亨梅鐸父子、戴爾科技創辦人兼行政總裁戴爾(Michael Dell)、甲骨文及銀湖資本等巨頭均參與交易。

至於未來TikTok的演算法運作及內容審核,亦由美國新公司控制及重新訓練,確保符合國安規定、保障美國免受外國對手影響,並保護當地民眾的數據免受濫用。

相關文章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