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史上最大罷免案失敗 外媒:賴清德陷「抗中困局」

台灣上周六(26日)舉行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立法院委員罷免投票,針對國民黨24名立委提出罷免動議,最終全數遭選民否決。這場由多個公民團體發起、民進黨力挺的政治行動,被外界視為總統賴清德政府試圖翻轉國會勢力版圖的重要一仗,惟結果不如預期,反而令台灣黨派進一步對立,部分外媒更形容賴清德陷入「抗中困局」。
根據台灣中央選舉委員會公布的結果,有680萬人投票,投票率高達56.2%,創下罷免投票的歷史新高,但因贊成票少於反對票,因此未能符合法定門檻,全數遭到否決。雖然另有7名國民黨立委將於8月23日面臨罷免投票,但外界普遍預期有關結果與今次投票變化不大。
國際傳媒都關注今次台灣大規模的罷免投票,有評論認為,今次「大罷免」失敗對民進黨構成政治重挫,亦為賴清德的「抗中親台」政策投下陰影。英國《金融時報》引述國立臺灣大學政治學教授南樂(Lev Nachman)指,罷免行動反映台灣政治目前「極度黨派化與極端對立」,而投票結果對民進黨和賴清德可謂「當頭棒喝」,他直指「將所有人指控為中共代理人,不是勝出選舉的策略」。
南樂接受《美聯社》訪問時還提到,這次罷免投票結果,將會導致賴清德推動其他施政議程時面臨更大阻力,特別是台灣明年將會舉行「九合一」地方選舉。南樂認為在目前局勢下,賴清德只能另闢蹊徑,考慮其他方式來爭取民意支持。
《路透社》則報道,今次大罷免對民進黨而言是個重大挫敗。分析指,國民黨與民眾黨在國會掌握多數席次,對賴清德的少數政府造成極大掣肘,民進黨試圖透過罷免五分之一立委,以此重塑立法院版圖和奪回多數議席,但投票結果最終全軍覆沒。
日本NHK主播也指,大罷免結果對於賴清德來說是個「重大打擊」。英國《衛報》認為,大罷免若能翻轉國會113席之中其中6席,有助賴清德與民進黨重拾立法院主導權,推動政策議程,但同時也極可能激怒中國共產黨。
國民黨主席朱立倫在投票結束後感謝台灣選民,呼籲賴清德就今次罷免行動道歉和反省執政方式,並強調台灣人選擇了「穩定」,而不是陷於無休止的政治內鬥。賴清德則在臉書表示「今天的結果,不是某一方的勝利,也不是另一方的失敗」,並感謝所有行使公民權利的台灣選民。
這場罷免行動亦牽動兩岸神經,北京在選前曾多次發聲批評賴清德政府為「獨裁者」,藉民主之名行打壓之實。投票結果公佈後,國台辦發言人陳斌華指民進黨的政治操弄「完全違背島內人心民意,不得人心」。
相關文章
- 深度離散大罷免案全遭否決|移台港人潘源良、陳慧投票 嘆民主非世襲 要好好保護2025-07-26
- 國際《零日攻擊》首映|飾「中共特務」杜汶澤:攻擊者未看內容便急於抹黑2025-0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