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超級大使館爭議|中國或透過大使館滲透英金融系統 港人憂被拘禁館內

中國計劃於倫敦前皇家鑄幣廠興建「超級大使館」爭議不斷,自今年2月初以來,在英港人已四度舉行抗議集會。「香港民主委員會」高級國際倡議幹事劉珈汶受訪時指出,擔憂中國日後可能將異見人士拘禁於該大使館內。有反對者更警告,中國或透過竊聽承載倫敦金融企業敏感數據的光纖電纜,滲透英國的金融系統。

英國《BBC》今(4日)發表專題報道,指「中國超級大使館」引發一連串關於駭客、秘密電纜與安全顧慮的爆炸性爭議。專題訪問了被港府以100萬懸紅通緝、香港民主委員會(HKDC)高級國際倡議幹事劉珈汶,她與記者一同前往前皇家鑄幣廠,坦言自己從沒如此近距離接觸該建築,擔心若中國擁有如此龐大的大使館,可能會騷擾政治異見人士,甚至將他們拘禁在大使館內。

根據計劃,這座超級大使館包括可容納200名員工的宿舍和地下室,及一些未標明用途的房間,劉珈汶直言:「我很容易就能想像,若我被帶到中國大使館會發生甚麼事」。

竊聽倫敦金融企業敏感數據

報道指亦有人擔心該址非常靠近倫敦金融區,或構成間諜風險,附近居民認為大使館會對他們造成安全威脅。計劃早前已被當地議會否決,但現時決定權落在政府手中,當局表示若計劃進行微調,他們將會支持。

反對者擔憂,皇家鑄幣廠大樓可能會讓中國透過竊聽承載倫敦金融企業敏感數據的光纖電纜,滲透英國的金融系統。報道指該地點曾是巴克萊銀行的交易中心,因此直接連接到英國的金融基礎設施。附近更有一條自1985年以來一直在泰晤士河下傳輸光纖電纜的隧道,為數百間金融城企業提供絡通訊服務。

另外,大樓院內有一座五層樓高的紅磚建築,正是為倫敦金融業提供服務Wapping電話交換局,有學者指出若中國在該地點擁有設施,可直接接觸運作中的交換局,從而攔截敏感資訊。

過去數月,英美多位國會議員已公開警告超級大使館可能涉及間諜行動。報道引述前美國總統拜登政府安全部門的官員稱,電纜完全有可能被裝設竊聽設備,這些裝置能截取傳輸中的資訊,且幾乎無法偵測,「大使館半英里範圍內的一切,都將處於脆弱狀態」。

中國大使館則回應指,「反華勢力正以安全風險為藉口,干預英國政府對此規劃申請的考慮」。

前英國外交部香港事務部主任:重視長期關係 還是優先處理當前安全威脅?

報道訪問了選址附近的鄰居,有住在大樓後方20年的鄰居表示,大使館人員將住在這裏並能俯瞰他們,「我們不希望(大使館)在那裏,因為會有示威活動,因為有安全風險,也因為我們的隱私」。

曾擔任英國外交部香港事務部主任、前國家安全顧問皮特·裏基茨勳爵(Lord Peter Ricketts)指出,「在某些領域,中國絕對是我們的對手,試圖竊取我們的知識產權,或收買我們的公民。但中國同時也是一個商業市場,而且在氣候、公共衛生等全球重大議題上也扮演重要角色」。

他續指,大使館的計劃正突顯一個核心矛盾:「我們面臨的是非常尖銳的兩難,必須選擇:究竟是要重視與中國長達30、40甚至50年的關係,大使館就是這段關係的象徵,還是應優先處理當前切實存在的短期安全威脅?」

英國國會議員施志安爵士(Sir Iain Duncan Smith MP)則確信,批准新大使館將是一個巨大的錯誤,「他們認為,只有向中國示好並讓他們投資,才能帶動英國經濟增長」。

但倫敦大學亞非學院教授和中國研究院主任曾銳生則持相反意見,他指出儘管外界對大使館有擔憂,但擁有一座大使館可能更易監控中國官員在英國的活動,因為這樣是將其工作人員集中在一個地點,「目前在倫敦他們到處都是,你根本無法監控他們」。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