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世界新聞自由指數|香港下跌5位至140位 首次跌入「狀況惡劣」紅色警戒級別

無國界記者組織(Reporters sans frontières, RSF)今(2日)公布《世界新聞自由指數2025》,香港較去年下跌5位至140位,評分跌至有史以來新低,更是首次跌入「狀況惡劣」級別,與中國、北韓、伊朗同級。組織負責人指出香港評分跌至新低主因包括有新聞工作者被判囚,對本地媒體造成寒蟬效應;本地媒體自我審查,部分甚至為政權作政治宣傳;中國對付異見慣常手段如系統性騷擾記者在港出現等。
無國界記者組織(RSF)公布2025年《世界新聞自由指數》,香港由去年135位下跌至140位,排在前面的是斯里關卡和危地馬拉。香港的評分更跌至歷史新低的39.86分,屬該會發布新聞自由指數以來最低,跌入「狀況惡劣」(very serious)最差級別。
香港在2025年的新聞自由指數排140位,雖比2022年的148位高,但RSF駐台北倡議專員白奧蘭(Aleksandra Bielakowska)解釋,由於整體評分比2022年的41.64分低,所以級別再降一級至最差的「狀況惡劣」級別,比菲律賓、印尼、蒙古低。
她指出,香港評分跌至歷史新低主要有兩大原因,第一是香港首次對新聞工作者進行檢控及定罪,兩名前《立場新聞》總編輯被判囚,「是香港第一次有記者因為履行正當的傳媒工作而被判囚」,她強調,案件立下先例,對香港新聞自由造成巨大影響。
另一原因則是去年實施的《維護國家安全條例》,白奧蘭指該條例令本地媒體進行自我審查,「令媒體不敢報道跟中共或香港政權不同的觀點,可以進行獨立偵查報道的空間愈見收窄」,條例令本地媒體噤聲,造成寒蟬效應。儘管有媒體被噤聲,但另一邊廂,卻有不少媒體向政權靠攏,「親政府媒體接受資助,製作『新聞』幫政權進行政治宣傳(propaganda)」。
中共慣常手段:系統性騷擾記者 被廣泛使用
她續指,在近年港府檢控新聞工作者、本地傳媒陷自我審查情況之際,已有逾千名記者離開香港,有部分更在海外創辦離散媒體繼續報道,「他們嘗試報道香港政權認為是『敏感』的議題,例如一些政治議題或訪問流亡的被通緝人士等,為仍身處香港本土的讀者提供新聞資訊」。
然而,她又指去年有不少香港記者被系統性騷擾、外國記者遭港府拒絕入境等實例,反映過去中共對記者使用的慣性手段,近年在香港被廣泛使用,「這些手段以往從未在香港出現過,去年卻屢次發生,這亦是香港評分創新低的主因之一」。
RSF指出,香港曾是新聞自由堡壘,但自2020年《國安法》實施後,遭到前所未有崩壞,此法旨在壓制獨立的聲音。新聞自由指數根據五個項目評分,包括政治、經濟、立法、社會文化以及安全指標,香港的政治、立法及社會文化評分今年創歷史新低,分別僅得27.4分、36.76分和46.67分。
法律被利用打壓記者
組織續指香港有關政治的評分下跌原因,是港府近年直接服從北京指示,公開支持北京推動的言論審查和政治宣傳,曾以無畏調查著稱的公營廣播機構香港電台(RTHK),現已由親政府管理層接管,並毫不遲疑地對政權不喜歡的節目進行審查。
法律框架方面,雖然港府常言港人「言論、新聞和出版自由」受《基本法》保障,但《國安法》以打擊「恐怖主義」、「分裂」、「顛覆」和「與外國勢力勾結」名義,全面封殺獨立聲音。RSF又指,由於條例語言含糊,法律似乎適用於所有報道香港的記者,不論他們是否居於該地。而關於「煽動」的法律也被廣泛使用作打壓記者,去年實施的《維護國家安全條例》更進一步擴大記者面臨的法律威脅。

相關文章
- 港聞無國界記者代表首次被拒入境|白奧蘭:香港已變成一個危險地區2024-04-11
- 港聞國際香港新聞自由僅高於索馬里 中國列尾二 全球最大的記者監獄之一2023-05-03
- 港聞記協新聞自由指數 業內評分創新低 92%從業員稱23條損害大2024-08-20
- 港聞記協新聞自由指數創新低 傳媒更顧忌批評中港政府 FCC引受訪者:黃色相都可能有問題2023-07-07
- 國際港聞香港新聞自由指數 排名升 評分跌 港人組織華府倫敦投影 促關駐美經貿辦2024-0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