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7月新增貸款20年來首次下降   路透社:反映房市危機仍然持續

中國人民銀行公布最新數據顯示,今年7月新增人民幣貸款減少500億元,情況屬2005年7月以來首次,而且創下1999年12月以來最大單月跌幅。《路透社》分析指,個人與企業融資需求同步疲弱,除了反映中國經濟放緩,也代表房地產市場危機未見緩解。

根據中國人民銀行數據,今年1月至7月人民幣貸款累計增加12.87萬億元,但如果只計算1月至6月,人民幣貸款累計增加了12.92萬億元,換言之,7月的貸款淨值減少了500億元。《路透社》原本預計,中國7月新增人民幣貸款增加3,000億元。

數據顯示,個人貸款需求減少最為明顯。6月個人貸款尚錄得5,976億元增長,可是到了7月卻驟減4,893億元。分析指,由於樓價持續下行,加上民眾對未來收入預期不樂觀,對買樓等大額消費持觀望態度,個人信貸需求自然急劇萎縮,這個變化無疑也是中國房地產市場危機仍然持續的有力證明。

企業貸款需求疲軟同樣令人憂慮。6月企業貸款尚錄得超過1.7萬億元增長,7月的增長卻只有600億元,反映在經濟前景不明朗的情況下,企業投資意欲大幅降低。

分析指,每年6月都是銀行衝刺季度業績的關鍵月份,因此7月的貸款發放量通常偏低,但今次貸款金額急劇收縮,顯然不是季節性因素能完全解釋。在中美關稅爭議的背景下,私營部門需求疲軟,個人貸款減幅更尤為明顯,反映市場情緒確實悲觀。

雖然信貸數據疲軟,但市場預料中國人民銀行短期內不會再減息。澳新銀行(ANZ)中國策略師邢兆鵬表示,中國貨幣政策已進入「觀察期」,短期內不太可能減息。北京目前主要透過補貼、基建投資支撐經濟,並與美方磋商貿易協議,央行今年5月已曾下調利率抵銷美國關稅衝擊。

中國人民銀行未有解釋7月的貸款數據變化,其主管的《金融時報》則呼籲外界不要過度解讀,稱單月數據不足以全面反映經濟活躍度,也未必能完整體現金融支持實體經濟的力度。

相關文章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