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政報告》前夕 小紅書掀熱烈討論「為甚麼來了香港後沒有感覺那麼繁華」

【施政報告前夕 小紅書掀熱烈討論「為甚麼來了香港後沒有感覺那麼繁華」】
《施政報告》公布前夕,正當特區政府班子全力準備為香港「拼經濟謀發展惠民生」之際,中國社交平台「小紅書」亦正熱烈討論香港的「繁華」景象,反映中國新一代眼中的香港,今昔有何改變。
有網友在「小紅書」發問「為甚麼我來香港以後,沒有感覺有說的那麼繁華呢?」,數日隨即獲各路英雄發表數百則「高見」。有網友直言「以前中國人來的多,現在沒人來了當然冷清,都是自找的」;有人認為香港「很鄉下」、「只不過是人均年收入五萬美元而已,談不上繁華」。
亦有人將香港與中國其他城市比較,稱「後來去了上海外灘確實被震撼到了,在香港還真沒有過這種感覺」; 有人則批評香港街道狹窄、樓宇老化,吸引力大不如前,對比深圳、上海的摩天大樓與新興商業區,香港反而「過氣」,與「國際大都會」形象相距甚遠,但亦有人形容「香港是最接地氣且人性化的,不識字的還可以(用)現金」。
不過,也有網民懷念昔日香港,惟黃金時代不復再,「香港最好的時代是70至90年代,那時,你們是我們的天堂,如今前面得加上『曾經』兩字」,有人則認為「一幾年那時候更好」、「香港的繁華是很內斂的,用眼睛當然看不到,不過近年幾的政策確實影響很大,自然也就變成不是香港的香港了」。
網民:香港是有個錢人才會體會的繁華 會不會是你帶的錢不夠多
有趣的是,有網民突破盲點,發表獨特見解「香港是個有錢人才會體會的繁華,沒錢的啥也不敢玩,純屬遭罪哪哪不敢進」,認為感受繁華與否,與錢包深度掛鈎;馬上有網民附和「會不會是你帶的錢不夠多,所以無法感受?」
雖然不少留言對香港有所保留,但仍有網民為港護航,指出「香港的繁華更體現在軟實力上」,例如教育、醫療、食品安全及公共交通等;更有人珍惜「自由」,感嘆「我覺得一個城市是否發達,不只體現在外觀,更是體現在精神上的自由、言論上的自由」。
中國新生代對香港的看法差之千里,未知特首李家超會如何看待這種另類《施政報告》公眾諮詢呢?
相關文章
- 港聞中國網民在小紅書撰文揚言 「內地生進軍DSE是不會結束的」2025-08-13
- 港聞「一鍵偽造」香港地址證明 小紅書兜售水電煤氣黑市帳單2025-09-05
- 港聞《彭博》|蘭桂坊「中國化」 由外籍人士的狂歡派對 到中國遊客的火煱、卡拉OK熱點2024-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