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一 週二 週三 週四 週五 週六 週日
1234567
891011121314
15161718192021
22232425262728
293031  

論壇|Pazu 薯伯伯.表象為外,反昭內心

常有人問我,周遊列國,最愛何處,我總不假思索回答西藏。非謂西藏無瑕完美,然居藏十餘年,見證人間美好,啟發甚深。

在西藏時,間中有旅客分享其對藏地或藏人感受。曾遇一旅客訴苦,稱在八廓街遭「欺詐」。一問之下,原來遊客購買紀念品,攤販要價稍高,客拒議價,遂怒而去,事後指責店家不老實。我問何不講價,遊客以為明碼實價才算公道,餘者皆欺。猶怒未消,續訴當地人難相處,言談間卻感其人才真正難相處。

間中有人說對西藏失望,問其故,原來以為西藏乃「佛陀什刹」佛國,望獲啟迪,終無所獲。然若內在缺乏靈修,何能單靠外遊而洗滌心靈?

十九世紀中,法國二人前遊吳哥窟,先是傳教士布意孚(Charles-Emile Bouillevaux),目睹住民朝拜,不識其文化,反視為異端,見雕塑嫌之裸露,違反常倫,滿眼猥瑣。數年後另一法國人穆奥(Henri Mouhot)同是前往吳哥,深為其文明震撼。一地兩觀,感知各異。

聽過一則民俗故事,出處不詳。有印度君王欲試臣民,遣樂觀與悲觀二臣出遊考察。二臣歸來,一人說地荒蕪而民懶散,資源稀缺,猶未開發;另一人則回稟地方潛力無窮,民風熱情,進取樂觀。國王聞言大笑,二臣所至之處,實為一地,分別取決於態度心情,亦或關乎見識及修養。

固有客觀準則,但旅遊大多觀察所見,表象為外,反昭內心,猶如濾鏡與鏡子。

相片:西藏拉薩布達拉宮的鏡像,筆者攝於 2019 年 5 月 24 日。照片被選用作茨仁唯色著作《拉薩烈日下》(二〇四六出版)的封面。

授權轉載:Pazu 薯伯伯

註:論壇版歡迎投稿,來函請電郵至editorial@photonmedia.net並註明「論壇版投稿」。本論壇發佈之內容均為作者個人觀點,並不代表《光傳媒》立場。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