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訴公署下架風波 議員收「溫馨提示」要封口?

申訴專員公署被揭在網頁刪走大量調查報告、年報、調解個案和相關新聞稿,引起輿論譁然。多名議員近日在社交平台發文或在受訪時,公開批評公署做法。《信報》今(22日)刊登評論指,政府官員和建制派「刻意在事件和公署保持距離」,亦有議員認為公署做法令人「費解」,但《明報》則報道指有議員稱收到「溫馨提示」,不宜再「跟進」或「評論」事件。 

有議員收「封口令」 原擬寫評論需擱筆

《明報》今日報道指,近日有人向多名議員了解他們對事件的看法,亦有議員稱收到信息,呼籲他們要理解公署面對的困難,提示不宜再「跟進」或「評論」事件,避免事件繼續在輿論上發酵,當中有議員原擬就事件撰寫評論文章,亦要擱筆。

報道又指出,多名議員昨日拒絕再就事件接受訪問,有議員承認收到「封口令」,亦有議員分析今次公署文件下架並非重大事件,但眼見社會討論未見「降溫跡象」,估計有人憂慮爭議發酵,因而「出手」冀平息。

自上週傳媒報道公署下架大量資料後,不少議員透過個人的社交平台專頁對事件表達不滿。選委界議員江玉歡就在社交平台直指專員的回應「令人失望」,希望專員切勿低估市民對專員的寄望。新思維狄志遠亦以「譴責申訴專員公署自毀監察形象 | 刪資料不面對質疑極不負責」發文批評事件,形容公署做法是「倒退」,其他議員包括實政圓桌田北辰、工聯會鄧家彪、新民黨容海恩以及香港新方向張欣宇亦有接受傳媒訪問批評事件。 

政府和建制「刻意和公署保持距離」  建制估計公署做法不涉更高層次考慮

《信報》今日亦有刊登評論指,主流建制派對事件既無批評,亦沒「護航」。行政長官李家超早前回應有關問題時,僅稱政府不會參與公署運作,「相信公署會做好」。評論認為政府和大多數建制在事件上是「刻意與公署保持距離」。

評論引述多名建制人士,形容對公署做法感到「莫名其妙」,又估計下架資料的做法應不涉更高層次考慮,但公署和專員處理下架問題以及對外解釋時缺乏「公關敏感度」。

政界人士認為,政府不同部門披露公開文件,向來沒有一致的處理方法,惟將舊文件放置於網站讓公眾查閱下載並非罕見做法,例如在醫衛局網站上,20多年前的諮詢文件例如《哈佛報告書》,乃至1970年代港英時期的政策白皮書都可輕易下載。

議員:立會網「港獨」標語畫面都獲保存 公署做法令人費解

評論又引述不願具名的立法會議員,指今次公署下架的資料皆為曾經公開的資料,相信沒有敏感內容,又舉例指在立法會網站上仍保存2016年宣誓風波中議員展示「港獨」標語的畫面,認為「純粹係歷史資料」,故認為公署做法令人費解」。該議員坦言,公署「猶抱琵琶半遮臉,愈解愈亂」,應該好好向公署解釋清楚,但他又稱 「當然不排除係好蠢嘅理由,佢哋講唔出口。」。

相關文章

熱門文章